战地5战争之潮更新内容翻译 12.5日战争之潮更新内容汇总

整理:游戏232
2019-11-19 17:10:49

CSol8月12日更新问题

在7月29日的更新中,CSOL推出了2名全新的女性角色,她们就是分别代表T阵营出战的安娜和代表CT阵营出战的葛雷斯。CSOL突破传统的一面,在这2名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一个是娇小可爱的萝莉,另一个则是高贵柔美的贵族少女,原本与战争绝缘的2人,在阴差阳错之际进入到了CSOL的世界,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一场童颜巨“凶”与皇家御“仆”之间的决战正在激烈上演。

但是CSOL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快速的更新与丰富的内容,一直是CSOL不断追求的目标,2009年8月12日,CSOL全新的内容又将登场,僵尸阵营将又添新兵。生化系列的恐怖又将再次升级。从“暗影芭比”这个僵尸女魔头登场以来,经常在昏暗的角落里,缓慢地潜行着,给逃难的人类们带来的无比的恐惧与惊吓。再到“憎恶屠夫”的登场,庞大的身躯似乎能阻挡一切人类的子弹攻击,当大家用尽全力攻击的时候,憎恶屠夫不惧任何的子弹,把一个个人类感染,感染,再感染。再到“巫蛊术尸”的登场,帮助前线作战的队友疗伤,恢复体力,使生化作战中的人类无疑是越来越困难!虽然出现了“背刺银刃”、“风暴之锤”、“火焰高爆雷”等强力作战武器,但是还是不能对邪恶的僵尸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人类已经几乎要经受不住这巨大的困难时,又一个巨大的困难又将来临,人类是否能够经得住新困难的考验?而加入僵尸阵营的新人物又是谁呢?让我们来一睹它的神秘色彩吧!

迷雾梦魇:

生化世界的恐怖生物,用体内的黑色烟雾,不断的侵蚀着人类,掩护着罪恶的僵尸在黑雾中默默地作战,恐怖的身躯放出一片一片的黑雾,时时让身边试图攻击的人类提心吊胆。

变种力量:跳跃力量(比次级僵尸的跳跃能力略强)

特殊技能:迷雾(游戏中按G键释放)

特殊技能介绍:当使用迷雾梦魇成为母体僵尸或更高等级的僵尸时,就可以施放“迷雾”技能,用于掩护前方作战的队友,迷惑敌人的视线。

(该人物适用于生化模式Ⅱ及生化盟战模式)

新的僵尸阵营人物“迷雾梦魇”的加入,人类无疑是困难重重,但是人类的也推出了强化武器,来对抗僵尸们的重重攻击!

人类强化道具:

疾行(身为人类时按数字键“5”释放)

当人类阵营的玩家使用特殊技能“疾行”时,移动速度将会在10秒钟内大幅度提升,使用后将会有几秒钟的缓和时间,届时移动速度会大幅度减慢。在生化模式Ⅱ中,每回合限用一次,或是在生化盟战模式中每次使用一次后到死亡复活后才能再次使用! (该道具限用于生化模式Ⅱ及生化盟战)

僵尸阵营不断的强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虽然人类阵营也派来了不少的强力武器!但是人类最终能否守住美好的家园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地图:

72街仓库(Assualt)(所有模式开放该地图)

原油通路(Inferno)(生化模式/生化模式Ⅱ/生化盟战都开放该地图)

后巷(Backalley)(生化模式/生化模式Ⅱ/生化盟战都开放该地图)

雪原(Survivor)(生化模式/生化模式Ⅱ/生化盟战都开放该地图)

新地图的不断更新,标志着生化盟战战事的不断蔓延,想要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你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手中的枪。而新地图的开放给了玩家更多的选择,针对新地图的战术也要重新制订,并且在对战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本次开放了四张对应生化盟战模式的地图,它们分别是:72街仓库(Assualt)、原油通路(Inferno)、后巷(Backalley)、雪原(Survivor)!其中72街仓库(Assualt)还是首次加入到CSOL之中的地图,也是CS经典版中令大家熟悉的地图,一登场便开放了所有对应的模式,彰显其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其中的原油通路(Inferno)还将加入到生化模式、生化模式Ⅱ及生化盟战模式中,其全方位的表现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其他修改内容:

1、 将巫蛊术尸与火焰高爆雷添加到生化模式及生化模式Ⅱ中,让持有该道具的玩家可以在所有生化系列模式中体验!

2、大厅UI界面优化,可以指定聊天的对象、方式、内容等。

3、修正部分地图获得的金币与经验值不合理等情况

情热传说1.2补丁内容更新了什么 1.2补丁内容翻译一览

内容更新


  1. 现在可以设定军团执行命令时的风格,可以选择谨慎,平衡或者激进。

2.在游戏设定阶段,添加了成就提示,能够告诉玩家该设定能否解锁成就。


3.现在可以在编辑面板直接打开一个空的设计面板。(应该就是不用像以前那样复制旧模板)


游戏界面操作更新


  1. 编辑后,数据差异可以通过提示工具显示出来。

2.添加可用空军基地按钮至空军任务栏。


3.shift加鼠标左键点击生产部署界面的单位会只让当前选择单位种类可见


4.修复了某些语言版本中,文字超过文字框的情况


5.填了了限制飞机数量的按钮,方便从大局上调整飞机数量


6.即使舰队离港也可以任免舰队指挥官


7.不在同一海域的舰队也可以相互合并


8.现在在飞机到达新机场前,也可以设定任务区域


9.部署界面如今能更好的显示装备人力以及训练时间


10.明确了战争时不能交易的提示


11.添加了黄色高亮至完成部署的日期


12.改变了关于运输舰顶部提示栏的设定以防止溢出


13.意见回馈现在会在最大值以及最小值间决定一个具体数值


14.移除了装备需求界面显示的无用小数点位数


15.装备需求界面超过1k之后只显示小数点后一位


bug修复


  1. 修复了有时占领后设置前线不更新的问题

2.如果国家B是国家A的盟友或给与了国家A军事通行权,国家A在夺得了曾属于B的土地后会归还给B,如果不是盟友也没有通行权,国家A则会直接占领该土地


3.修复了跳出至界面的bug


4.修复了某些焦点无法被终止


5.修改了当你有对某地域有威胁时,依然可以在该地域做海军调动的设定。玩家对一些海航不能RMB,但是系统可以(不知道RMB这里指什么)


6.建筑建造开关现在通过土地控制权进行判定,而不是土地拥有权


7.解决了加入阵营无法获得成就的wanting


8修改了荷兰的旗帜的


9.修改了装备需求的bug


10.研究中的生产效率保留技术现在生效了(灵活生产?),现在所有满级的技术都不再损失生产效率


11.国家概览中也显示库存的飞机数量


12.增强当先执政党党派影响的政治顾问现在生效了


13.现在当你穿过同一战争但不在同一阵营的友军占领的土地也算是你的边疆


14.多人游戏时会清楚适当的数据


AI调整:


  1. 当遭受攻击时,AI的调度部署更加合理(大概就是不会一下子把全国都掉过去)

2.AI会更好的根据地区需要以及地区重要度部署空军,而不是把飞机拥挤在某些地区。


3.适当下调了AI摩托化的欲望


4.给AI添加了新的策略,AI会调整特定装备占用军工厂的数量,并显著的提高军备的生产能力。(个人猜测变难主要是这个原因)


5.AI生产陆军装备的种类将会更加平衡


6.一个国家的敌人数量越多,AI越不会保证该国独立,从而防止盟友在战时疯狂保证他国独立


7.优化了指挥官的部署系统,大大减少了前线小范围重新部署的次数。


8.AI能判定拥有的模板是否为本国所创造。举个例子,德国不会再将自己的部队模板改成澳大利亚的模板


9.优化了AI地区防守以及处理包饺子的能力,AI防守海岸的能力提高


10.根据国家焦点限制了国家建造海军基地的数量,德国不会再建造那么多海军基地,至少初期不会


11.提高了指挥官的决策能力,现在指挥官懂得抓住时机,为正在战斗的部队提供支援,同时适用于玩家与AI。(前线部队终于会相互支援了)


12.现在AI海军会在同一时间入侵同一海域,而不是分散入侵。(这是要把海军集中使用了?感觉AI海军要崛起了)


13.调整了AI的模板


14.当两个民主国家有共同的敌人时,他们会很乐意给予对方军事通行权


15.中立国考虑该加入哪个阵营时,会把保证独立纳入考虑因素


16.AI现在会更加适当的检查双方是否有共同的敌人,当有共同敌人时,会更加愿意给予接受军事通行权


17.苏联以及德国不会以最快速度脱离不洁联盟


18.如果一个主要国家威胁度高于德国,AI的遏制分数将不再会大幅度成为负数。这意味着如果苏联比德国威胁度高,盟军会保障独立被苏联入侵的国家。


19.修改AI设定,AI在非核心领土布置的防御兵力为核心领土防御兵力的一半


20.添加“航空业的女性”至苏联的历史焦点(20,21应该是指AI焦点树的选择)


21.移除苏联焦点“波罗的海宣称”


22.改进了AI海军的战略部署


23.调整了AI的前线部署,这意味着AI将更善于多线作战


24.进一步调整了AI的前线部署,减少AI的决策失误


25.调整了AI前线部署的平衡,从而确保了法国不会再把对意大利战线彻底搞砸,德国跟波兰开战后会推进的更加迅猛(这个可以有,元首大buff)


26.AI现在懂得利用海军轰炸机对付海军入侵了(ss海战术要gg了?)


27.大幅度加强了法西斯主义的主要国家选择战时经济的几率


28.波兰AI不会再随机改变意识形态,之前会是因为波兰AI会随机选择国家部长


29.AI不会再把卫戍部队用作步兵作战部队


30.为了防止AI英国迅速点出比荷卢干预这个焦点,修改了AI选择这个焦点的触发条件,只有当法西斯或者共产主义提供一点“帮助”之后。AI才会选择这个焦点


31.AI海军现在会尽可能的部署所有的舰队,之前的版本大概只会部署小于1/3的舰队。AI现在会将没有任务的舰队拆分,从而使舰队覆盖更广阔的海域。


32.AI现在能够派遣海军轰炸机来阻止敌人从海上到来的增援


33.AI会降低没有战事的前线的优先级(方便校长爆苏联的菊花)


34.当有一个更流氓的阵营时(轴心国),AI不会再用保障独立的方式来对抗其他流氓阵营的领导(苏联)


35.在游戏前期,AI国家将不会给玩家发送要求军事通行权的“垃圾”,倾向于占领而不是倾向于解放的国家不会要求军事通行权


36.在分赃大会上,AI对于傀儡/解放/改变执政党的选择将会变得更加明智


37.确保了指挥官(将领)不会对正在撤退的部队下达命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鸦片战争以来,先...

(1)①洋务运动(1分);②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任答对一个即可(1分);
(2)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分);②维新运动或戊戌变法(1分)
(3)①《新青年》、民主与科学(2分);
②他们主张从思想文化方面学习西方,吸引了年轻的毛泽东(言之有理即可,1分)。
(4)①1919年5月4日(1分);
②五四运动前期继续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思想基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指明了另一条发展道路。(1分)。
(5)①学习西方(1分);
②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1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1分)合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近代化尝试”、“器物方面”可以判断材料所说“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开辟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
(2)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中的“立宪法,开国会”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1898年维新派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的名称叫戊戌变法。
(3)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胡适、陈独秀之所以能成为毛泽东的模范,是因为他们主张从思想文化方面学习西方,吸引了年轻的毛泽东。
(4)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材料四中的“五四文化思潮”是指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5月4日。“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意思是五四运动前期继续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思想基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指明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5)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四则材料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共同点是主张学习西方。综合以上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上的特点是由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方面内容

6.本协定的有效期应与三国同盟相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是从这个角度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以使学生能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教师可以以不同方式处理:(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讲述),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讨论大战的原因。(2)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顺序,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联系教材给出的“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 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凡尔登战役,教学中应对战争残酷的现实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这也是这一目以“空前的灾难”作标题的原因,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本课的难点之二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对于这两个难点,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对类似问题的处理程度,选择其一进行设计,不求在一节课中解决全部问题。 现将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表示如下,可作为教师板书设计参考: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教法建议 1.注意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强调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世界局势,了解列强之间为争霸世界引发的重重矛盾,了解一战的背景和原因。 2.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一战提供了导火线。 3.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皮洛夫语、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4.注意分析、阅读与图示的结合。在为学生补充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和自学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5.准备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可适当选用部分影视、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6.指导和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学艺术作品,并在课堂提供相应的交流时间。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2.指导学生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主要史实编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世界史》的近代部分等,或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片、电影作品《西线无战事》,直观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孩: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 答案提示: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讨论和评价,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作适当引导,或协助性的提供有关材料。认识角度是广泛的:比如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世界局势对各个国家内部的影响,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等等。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赵军) 参考资料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1863—1914),奥匈帝国皇储,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侄。1889年皇太子鲁道夫自杀,他被立为哈布斯堡王朝皇储。1898年任奥军副总司令。1908年,他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深了俄与奥匈之间的矛盾,导致波斯尼亚危机。他极力反对南斯拉夫独立,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三元国家。1914年6月,在塞尔维亚边境参观军事演习后,访问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刺死,此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的扩张,激起塞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发生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该两地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8年该两地被奥占领,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德国支持奥国,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国发出通牒,并威胁说,俄国干涉不仅意味着要对奥匈作战,还要对德国作战;德国还要求俄国承认奥匈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吞并,否则就对塞尔维亚开战。俄国由于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战败,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无力同德、奥匈抗衡,不得不暂时让步,承认奥匈对上述两地的占领。1912~1913年和1913年,曾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奥塞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库。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1914年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7月25日,塞尔维亚复文,除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当天奥匈即与塞尔维亚断交。7月28日对塞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到同盟国方面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 第一条缔约国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并不得参加目的在于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它们约定,对可能发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它们并彼此承允,在它们各自利益的范围内,给予互相支持。 第二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第三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第四条如果一个非本条约签字国的大国威胁缔约国之一的国家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因此被迫与其作战,缔约国另外两方必须对它们的盟国采取善意中立。在此情形下,它们都各自保留权利,在它们认为适当时参加战争并与它们的盟国共同作战。 第五条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预见的情况下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安宁受到威胁,缔约国应就为了实行最后合作而应采取的军事措施及时进行会商。它们约定,今后如果共同参加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非经它们之间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定、和约及条约。 第六条缔约国相约对本条约的内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欧洲国际关系》第57~58页。) 法、俄“军事协定”(1894年1月最后批准) 1.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 2.如果三国同盟或组成三国同盟的国家之一动员了它的军队,法国和俄国一经接到这件事情的消息,不需要任何事先的协议,应同时动员它们的全部军队,并将这些军队调到尽可能靠近边界的地方。 3.法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130万人,俄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70万或80万人。这些军队应尽速全部参加战斗,使德国不得不在东线和西线同时作战。 4.两国陆军参谋本部应经常彼此合作,以准备和便利上述措施的执行。在和平的时候,它们应将它们所获知的有关三国同盟的军队的情报互相知照。战时的通讯的办法应事先加以研究和准备。 5.法国和俄国都不得单独媾和。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欧洲国际关系》第109~110页。) 英、法协约 这个协约于1904年4月8日由两国政府商订,包括三个有关殖民地问题的协定。由于两国在对待纽芬兰、西非、东非、埃及、摩洛哥以及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问题达成了妥协,英、法之间实际上成立了非正式的同盟关系。 英、俄协约 这个协约于1907年8月31日签订。英、俄以瓜分波斯来调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并协调了两国在阿富汗、中国西藏的关系。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完成。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大战开始后,法英军队同德军在西线展开了激战,西线战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主要战场。1914~1915年,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急于改变战场局面。1916年,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进攻。开战前,法军并没有意识到凡尔登要塞的重要性,驻守凡尔登要塞的法军兵力只有4个师10万人和270门大炮,而进攻凡尔登的德军兵力却达到10个师27万人,而且都是精锐部队,由德国皇太子亲自率领。1916年2月21日上午10点15分到下午4点45分,德军集中了所有炮火猛轰凡尔登,把凡尔登附近的战壕几乎全部摧毁、森林烧光,甚至连山头也被削平。同时,德军的飞艇还对法国的铁路线进行轰炸。24日,法军总参谋长到达凡尔登,传达死守命令。法军的死守,造成了德军的进攻速度缓慢。但是,由于法军的失误,德军在25日占领了部分法军阵地,法军阵地被切成数段,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凡尔登危在旦夕。这时,法军统帅部意识到凡尔登的命运同法国的命运已经连在一起,于是,法军急调援军,并任命法军第二集团军司令贝当为凡尔登地区法军总司令。25日,贝当到达凡尔登要求士兵死守,不准后退,并在27日后的一周内调集了27万援军和大量军事物资。这期间,每昼夜有6 000辆法军汽车到达凡尔登。法军信心大增,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三四月间,德军虽然发动了进攻,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5月,双方进入了消耗战。从3月开始,法军向盟军求援,俄军在东线发动了进攻,英军也接替了部分法军防线,使法军第十集团军得以调往凡尔登。6月7日,德军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占领了部分法军阵地。法军由于得到了大量援军,最终挡住了德军的进攻。7月11日,德军进攻停止,战场主动权开始向法军转移。在此期间,4月,贝当调走,第二集团军司令尼维尔成为凡尔登法军总司令,他在1916年的10月和12月两次发动反攻,夺回了被德军占领的失地。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凡尔登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凡尔登战役,而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其中,法军损失略多。因此,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就在凡尔登战役激烈进行之时,为了减轻凡尔登法军所受压力,英法联军在7月1日在索姆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次进攻中,英国军队首次把坦克投入战场。索姆河战役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都超过了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双方军队的损失人数在120万人以上。11月,索姆河战役才结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后,双方重新进入阵地战,由于德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远不如英国和法国,长期的消耗战明显对德军不利,从此德军开始走下坡路,因此,许多人认为凡尔登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首先,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战争中双方共动员了7 351万人上前线,有些国家如法国超过半数的男性公民走上前线。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900万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受伤者更是达到2 000多万,此外还有大约1 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 516亿美元,在战争主要发生地的欧洲,有人估计,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其次,大战也造成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欧洲的老大帝国崩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同时,在旧帝国的版图上出现了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等资产阶级共和国。英国和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它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相反美国却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之际,美国人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例,1913~1920年间,欧洲制造业的生产量下降了23%,而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欠下了美国巨额债务,其中,英国欠美国40亿美元,法国欠美国30亿美元。1930年,全世界有40%的黄金储备在美国手里,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日本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获利者,它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际,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大力拓展势力。1914~1919年,日本的工业总产量实际增长了1.8倍。尽管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法等老版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着对世界的统治,但是,实际上,它们已经无力控制世界。所以20世纪30年代,它们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表现为一味退让,以求太平。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除了俄国十月革命之外,还爆发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以及欧美国家的许多政治罢工。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并日益发展壮大。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都在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从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无产阶级得以壮大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相继爆发。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多数飞机只用于通信和观测,不带武器,当时一般的飞机都是双翼飞机,只能坐一人,双方飞行员在空中相遇时,有时还招手致意。后来,飞行员们带上了手枪、小炸弹甚至砖块,用于攻击对方的飞行员或砸毁对方飞机。1914年8月底,3架英国飞机击落了1架德国飞机,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1915年底,在法国飞机上安装了机枪,一名法国飞行员击毁了两架德国飞机。不久, 德国人在荷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试制成功机载同步机枪,这种机枪可以精确地按照螺旋桨的转速射出子弹,使子弹射击时穿过飞机螺旋桨而又不毁坏螺旋桨的叶片。随着战争的发展,飞机分成战斗机、侦察机、驱逐机和轰炸机等不同机种,空战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索姆河战役中,仅英国就损失了782架飞机,有近500名飞行员伤亡或失踪;德国损失369架飞机。图为英国在战争后期轰炸柏林的飞机,它有19米长,装有4台350马力的发动机,可携带2吨炸弹,最大航距1 700千米。 自由阅读卡插图《坦克》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先研制并投入战场的坦克,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当时,英国是在制造水箱(Water tank)的借口下制造这种装甲战车的,后来,人们就根据“tank”一词的发音,称它为“坦克”。 本课参考书目 [美]鲍德温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瑞德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苏]罗斯托诺夫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打印本文 地址: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 邮编:100009 版权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 E-mail:pep@pep.com.cn 电话:64016633 传真:6401037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满意请采纳

调查 抗日战争内容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