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4》甘宁背景介绍

整理:游戏232
2019-12-22 15:30:35

三国演义中甘宁的简介。。

  甘宁(?—222),字兴霸,东汉巴郡临江(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7岁左右任过蜀郡丞。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公元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 。公元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 ,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拆冲(常胜)将军。公元222年春二月战死于吴蜀夷陵之战,而后归葬于甘宁镇。
  史书详载
  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但他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
  甘宁在郡中,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他一出一入,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侍从之人,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停留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以显示其富有奢侈。
  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员或那些跟他相与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宁便倾心相交,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隆,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贼害官长吏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他读了一些书,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想有所作为,便率领八百多人,去依附刘表,留驻南阳。
  刘表是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时为荆州刺史。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刘表终不能守住荆州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这时,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便决定前去投效。
  大约建安八年(203年),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被江夏太守黄祖挽留,一留就是三年。黄祖留下甘宁,却义以“凡人”相待。黄祖部下督苏飞数次推荐甘宁,黄祖不但不加任用,反而派人去勾引甘宁部下,致使甘宁手下渐渐有人离去。甘宁明知黄相处不能再留,也想弃之而去,只是没有一条万全的途径,因而,独自忧愁苦闷,无计可施。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领兵西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射,射杀孙权的校尉凌操。孙军不敢再追,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甘宁立下大功,可黄祖仍不重用,甘宁决计离去。
  苏飞察知甘宁之意,邀请甘宁,置酒欢宴,酒酣之际,对他说:“我数次推荐,主上不肯任用您。日月流逝,人生几何?应该早做长远打算,寻一个知己,成一番大事!”甘宁停了一会,说:“我也想走,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苏飞说:“我请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黄冈西北)长,那时,你可以自己决定去就。”甘宁非常高兴。
  于是,苏飞提出让甘宁任邾长,黄祖同意。甘宁招回原来离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愿意相从的人,带着他们投奔孙了权。
  由于周瑜、吕蒙的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对待他如原来那些老臣一般。甘宁心情愉快,立即向孙权献计:“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孙权很赞赏这一意见,坚定了用兵的决心。
  时张昭在座,对甘宁的意见不以为然。他说:“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见二人争执,就举杯向甘宁劝酒,并说:“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命甘宁西征江夏,果然擒获黄祖,把他的部众也全部击溃俘获。胜利后,孙权分拔一支部队给甘宁指挥,屯兵当口。
  孙权攻破黄祖,曾做好了两个匣子,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首级。苏飞托人向甘宁求告。甘宁说:“就算苏飞不说,难道我甘宁会忘记他的恩情吗?”时孙权摆酒,为诸将庆功。甘宁走下席位向孙权叩头,血泪交流,对孙权诉说苏飞过去对自己的恩义,并且说明:“甘宁我如果不遇苏飞,早已死填沟壑,当然也就不能尽忠报效您了。如今苏飞罪当斩杀,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孙权感动,说:“我可以放过他,可是他若逃跑,怎么办呢?”甘宁担保:“苏飞免受斩杀,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赶他走,他也不会离开,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级代替他的装入匣中!”孙权同意甘宁的请求,赦免了苏飞。
  同年冬,曹操进兵荆州,甘宁跟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操(参见赤壁之战),立下了战功。接着,又到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宁献策,由他率兵从小路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便东西夹击曹仁,迫使其北撤。周瑜命他统兵前往,甘宁日夜兼程,果然一举占领,于是,据守城中。
  曹仁见势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围攻夷陵,企图一举夺回这一战略要地。时甘宁手下只有数百军士,加上破城新增的兵员,也不过一千人左右。曹军在城外搭设高台,连续几天,从上面向城中射箭,箭密如雨,军吏胆战心惊,唯甘宁谈笑自若。甘宁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周瑜采用吕蒙之计,率领众将前来解除了夷陵之围。曹仁部众损失过半,连夜逃遁。途中又遭到截击,丢失战马三百多匹。甘宁乘胜追击,准备与曹军决一雌雄。曹仁不敢再战,全军撤回北方。
  赤壁之战后,周瑜、甘宁曾力劝孙权西取巴蜀。孙权犹豫不决,去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早有占据巴蜀的打算,便巧妙地加以劝阻。孙权坐失良机,致使西蜀落入刘备之手,追悔莫及。
  后甘宁随鲁肃镇守益阳(今湖南境内),抵挡关羽。时关羽兵盛,号称三万,并自选精兵五千人,在上游十余里长的浅滩集结,声称要乘夜徒步过渡。鲁肃召集诸将商议对策。甘宁当时有三百兵丁,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鲁肃当下选一千人给他。甘宁连夜赶到上游设防。关羽闻甘宁来,见对方有了准备便放弃了渡河计划,而在岸上捆扎柴木作为军营。后人则把此地称为“关羽濑”。孙权嘉奖甘宁的功劳,拜为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人马攻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曹军大乱,甘宁趁乱,一马当先,率兵杀出曹营,未损一兵一卒,全师而返。孙权大喜,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曹操见难以取胜,驻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开稻田,生产军机又派间谍秘密过江,招募诱惑都阳(今江西)的反对孙权的力量,妄图里应外合,进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皖城一带,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势必增强,如果连收几季,必然酿成大患。依我之见,应该立即除掉。”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亲征皖城。孙权问计于诸将。大家都说,要攻下坚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吕蒙独排众议,说:“堆土山,治攻具,需费很多时日。那比曹军援兵一到,攻下院城就难了。唯一的办法是强攻,一举拿下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
  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朱光。张辽闻迅,率援军而至,到夹石(今桐城北),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
  甘宁“虽粗猛好杀,但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参见合肥之战)。战事不利,加之军中瘟疫流行,只得下令撤军。大部队已经撤出战斗。只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以及车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随孙权驻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东)北。
  曹操将领张辽侦伺了望,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陈武战死。孙权部将甘宁、吕蒙奋力抵挡、部将凌统率卫队拼死厮杀,作战中,甘宁引弓射敌,厉声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时。孙权目睹这一切,更增加了对甘宁的敬意。在甘宁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军进攻的速度放慢。凌统率兵三百,保护孙权冲出重围。孙权逃至逍遥津,时值河桥半拆,丈余无板,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将军贺齐率3000人在逍遥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战斗下来,除凌统外,三百士卒无一生还。
  凌统是凌操之子,而凌操是在攻打黄祖时被甘宁射死的。因有杀父之仇,凌、甘二人矛盾很深,甘宁因而也防备凌统,尽量避免和他见面。孙权命令凌统,不得与甘宁为仇。
  一次,甘宁、凌统在吕蒙那里聚会饮酒,酒酣耳热,凌统起立舞刀,甘宁也站起来说:“我能舞双戟!”吕蒙见二人有相斗之意,便隔在中间,说道:“甘宁虽能舞,还是不如我舞得精妙。”于是,操刀挟盾,将二人分开。后来,孙权知道凌统不能忘却父仇,就让甘宁率兵改驻半州地方。但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二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这是难能可贵的。
  甘宁性情粗猛好杀。其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把他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甘宁死时,孙权深深痛惜。
  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三国志记载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於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於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於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於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后随周瑜拒破曹公於乌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领阳新、下雉两县。
  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
  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於至尊,熟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宁卒,权痛惜之。子朅,以罪徙会稽,无几死。
  民间传说

  甘宁学艺

  群山环抱的青龙大瀑布左侧,有一块方圆数里的大坪坝。土地肥沃,住着上百户乡民在这里男耕女织,不愁吃穿,十分惹人眼红,不是常遭匪劫,就是财主欺压,官府暴征,使这里乡民难以生存下去。
  从前,这里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甘田,女的叫织娘,俩人勤勤俭俭,日子过得很甜蜜。不久,喜得一子,取名叫“甘宁”,十二、三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方圆四邻的乡亲们都夸他聪明。
  殊知,好景不长,甘田夫妇和乡亲们一样,一天晚上,匪盗潜入他家,甘田与其拚斗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粮物抢劫一空,甘宁母子俩也被五花大绑着,多亏乡邻赶来解救,安葬了甘田。母子俩泪流满面地送走乡亲后,少年甘宁对妈说:“这个世道穷人难活命,我打算去寻师学武艺,为父老乡亲除掉害人精,为父亲报仇。”织娘听后说:“好是好,但你人还小,没有真功夫,硬拚是不行的!”。当晚,织娘剪下自己的一绺长发,掺着青麻打成一双草鞋,煮了十几个鸡蛋,给儿子包好,第二天一早,织娘把儿子送上路。甘宁身背祖传的弓箭,手牵猎狗,辞别织娘,直朝深山走去。他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悬崖,一股劲来到云峰观前,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无路可走了。甘宁正在发愁,迎面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问:“孩子,这么大的云雾,你往哪里去呀?”甘宁说:“婆婆,我上山去寻仙师学艺的。”老婆婆说:“仙师难找哟,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甘宁坚决地说:“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求师学本领!”甘宁把家乡匪盗、财主、官府害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动了,就朝山颠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远有座小庙,庙中有一个老道,武艺高强,求他教你吧!”说完,老婆婆不见了。甘宁正疑惑着,顿时云开雾散,一座小庙出现在眼前,他加快步伐直奔小庙。
  进了庙,只见一个老道和一个小徒儿正在红炉上锤打一把弓箭,刚打好的弓箭还是红红的,那小道便握在手中,张弓搭箭,对准三根大香,“嗖嗖嗖”连发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灭,甘宁看呆了,当即下跪在老道面前:“望师尊接受徒儿叩拜之礼!”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宁问道:“你是甘田的儿子吗?”“正是”。甘宁将来意向师父禀告后,老道点头称是,并说:“我已知道你要学艺为民除害”。说着,当即令小道收箭,进屋端出饭菜款待甘宁。
  从此,甘宁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在老道的精心传教下,通过九九八十一天苦练,进步很快,不仅学到了箭无虚发,而且还学会了三十六套拳法的过硬本领。老道十分满意地对甘宁说:“行了,去为乡亲们除害吧!”
  甘宁辞别师父,星夜兼程往回赶,这天到家时已是公鸡报晓时辰,织娘见儿身背箭囊,威武强悍地归来,非常高兴,赶快生火煮饭。甘宁把寻师学艺的经过向母亲回禀后,便找来同窗好友串连有志青壮年三四十人,集合操练近两个月。一是抗击盗匪,取得旗开得胜的可喜战绩;二是打富济贫,将坝上欺压百姓的“地头蛇”杀掉,将恶霸的粮仓打开,分发给了乡民;三是多次击退官兵来犯,被万州官府称为“锦帆贼”,再也不敢暴征粮税了。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平安生活。
  此后,甘宁决心立志报国,便带着队伍投靠蜀军黄祖、刘表将领,都被当朝视为“草贼”不用。甘宁一气之下,便投奔邻国东吴,他在与魏国征战中,率领百骑,夜袭曹营,大获全胜,被提升为镇守东吴边陲的大将,把守益阳、西陵,多次击退黄祖和刘表等蜀中名将的侵犯,成为东吴赫赫有名的帅才将军。
  后来,人们为了缅怀甘宁除暴安民功绩,便把他出生的地方命名为“甘宁坝”、“甘宁乡”,这儿的水库,也称为“甘宁水库”,沿袭至今。他的墓现在在湖北阳新的富池镇。

  甘宁坟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甘宁,在镇守夷陵边陲征战时,不幸中箭身亡。家乡人民不畏官府禁令,为甘宁修坟建墓以示缅怀。民修官毁,此坟还流传着智斗官方一个动人故事呢!
  相传,东吴大将中箭身亡的噩耗传开,家乡人民正自发为甘宁修建一座大墓时,被蜀国驻守万州州官得知消息后,就派府衙差班前来挖坟灭尸,毁掉了大墓。
  当地人民对官府惨无人道的作法十分愤慨,于是秘密地商量着如何对付州官的办法。一天夜晚,工匠们围着甘宁姐姐一起商量,各显身手,想出妙计,大造假坟来对付官府。木匠造棺材,漆工漆棺材,裁缝制衣冠,鞋匠做老鞋,铜匠打铜头,铁匠打铁箭,篾匠做花圈,石匠打石条……全坝人民一起行动,从甘宁故里至驿道两旁,为甘宁动手建起坟墓,当天从一更开始,到五更鸣锣时,一夜就造起了七七四十九座假墓,加上一座真坟,不多不少,恰恰五十座大坟。
  第二天,州官带着一群差役来挖甘宁最后一座坟时,一见密密麻麻都是甘宁坟墓,便令差役挨着挖刨起来,挖了一座又一座,从早至晚,把四十九座土坟墓全部刨开了,说也奇怪,第二天他们准备再去挖那最后一座时,头天刨开的四十九座坟莹又合拢了,而且土墓变成了石头坟。狡猾的州官暗想:准是百姓从中捣乱。这天便派人恶狠狠地把当地人民赶走,亲临指挥督阵,又把四十九座石头坟全部挖开。天擦黑时,突然空中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余下一座怎么也找不到了,他只得带着差役返回州府,准备明天再来。
  坝上人民正在焦急,甘宁的舅父赶来告诉大家:“巫山神女昨夜在梦中对我说‘要得甘宁将军安,坟上种遍丝毛草。’我们不如如此这般……”于是大家又行动起来,垒的垒坟,找的找丝毛草,栽种在七七四十九座坟头上,铁匠们又连夜打了许多铁细剑,插入每座坟的毛草丛中。
  第二天,万州州官带来差役,又挖刨起坟时,发现四十九座石头坟又合拢了,而且坟上长满了绿色的丝毛宝剑一样,走拢一看,才知道是一丛丛绿色毛剑草,即令差役到坟上拔去丝毛草,拔了一丛又一丛,他们正在高兴时,只听一个个差役都“哎哟”地惊叫起来,缩回一看,个个的手指都被划破了,鲜血直流。
  州官吃惊地问:“什么,你们碰到了什么?”
  “丝毛剑……”差役们都疼痛地叫苦回答。
  州官说:“我不信,连这软绵绵的丝毛草,怎么会变成利剑呢?”自己伸手用力去拔时,这一拔不打紧,五个手指头都血流直滴,“哎哟、哎哟……”痛得喊爹叫娘。忙跑回府,再也不敢来挖甘宁坟了。
  蜀王对万州州官十分不满,大开杀戒,将万州州官换子一届又一届,成为官府一大心病,先将甘家九族斩尽杀绝,用火烧掉坟草后,再用炸药炸掉坟墓,终于将坟毁掉。
  家乡人民为了永远不忘甘宁除暴安民的功绩,将甘宁之墓的碑、石条等物分头藏在自己家中,背着官府垒一座土坟,多次改朝换代,此坟早已深入人民心中,只要当朝不追查,大家又将保留的石碑、石条弄来做成坟,几修几毁,代代相传至今。如今人民政府将代表广大人民的心意,重造此墓,让人民缅怀甘宁将军。
  甘宁诗赞

  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
  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
  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

  其2
  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
  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甘宁什么来历

  甘宁来历:甘宁的祖先是甘茂,战国时秦国丞相(据《晋书·甘卓传》记载)。
  甘宁简介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当地人闻铃响,即知道是甘宁出现。夺取船货直到二十多岁,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甘宁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

三国志中吴国的详细资料

东吴(222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都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定都武昌后迁还于建业,吴国建立,孙权就是吴大帝。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指古罗马帝国及小亚细亚)和林邑(今越南中部)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280年,西晋军队攻破东吴,吴国灭亡。吴国大将: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 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大乔   三国时桥公的长女。嫁孙策,称大乔(桥)。与妹小乔(桥)合称二乔。   小乔   三国时桥公的次女。嫁周瑜,称小乔(桥)。与姐大乔(桥)合称二乔。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死后,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张昭   (156—236)三国吴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从孙权兄策,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与周瑜共辅孙权,赤壁战前,主降曹,为权所不满。官至辅吴将军。著作今佚。   顾雍   (168—243)三国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为合肥长。孙权领会稽太守,以他为丞,行郡守事。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黄武四年(225年)为丞相,平尚书事,在吴国执政达19年。选用文武将吏能随才授任,以正直见重于孙权。   诸葛瑾   (174—241)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后从征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军公安(今属湖北)。复迁左将军,封宛陵候。为孙权所重,每大事咨访。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恪   (203—253)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捷善辩。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陆逊卒,迁大将军,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不久孙权死,辅立孙皓。专国政。他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年),率兵20万众攻新城,以士卒伤病,不得已退兵。然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孙峻所杀。   陆逊   (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当,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凌统   (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年方十五岁,孙权遂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摄继父兵。后孙权复征江夏,凌统为前锋,斩黄祖将张硕,搏战登城,大获全捷,封为承烈都尉。不久凌统与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其时甘宁在夷陵,为曹仁别军所围,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以拒曹仁,周瑜自分军救宁,反败为胜,因功迁为校尉。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后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于是拜为偏将军。嘉禾六年,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东吴四英将   回想那战火纷飞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那大家不能不熟悉“四英将”,他们就是周瑜,鲁肃,吕蒙,还有陆逊。如易中天先生所说前三位虽然命短,但却可谓是孙权的得力将才。   第一位周瑜,字公瑾。为人有度量,好歌酒,至于相貌嘛,应该如正史说的那样,不然当时怎么会有“美周郎”这美称呢?那在功劳方面,他可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关键人物,同样也可以说是吴国的开国功臣,纵观周瑜一生,虽然是那么的短暂(36年)但却不失辉煌,最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就是他完成的,从布置上,带领上都显得那么的完美,就连曹操都希望得到他。所以,最后我用八个字来评价周瑜:“英俊潇洒,辉煌一生。”   第二位鲁肃,字子敬。他是一位极为了不起的政治家。出生豪族的他乐善好施,在当时赢得了不少世人的赞叹与众多才智的归附。同样他也是赤壁之战的功臣之一,他主张抗曹,并极力辅佐周瑜击败曹操,可惜的就是命短,不然他的政治头脑在当时可是十分了得的。   第三位吕蒙,字子明,他出身贫贱,所以不爱读书,但却在孙权的提拔之下,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变的读起书来,而且读的比许多儒生要多,在战事,他与陆逊联袂合作的杀关羽是大家熟知的的,他的才略,他的胆略,都在此战表现了出来。真是将才啊!可惜的是,也是命短,唉~~~   第四位陆逊,字伯言。他是孙策的女婿,他才华横溢,智谋,胆谋在吴国均是高人一筹,孙权也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不足的是,他陷入了太子之争,最后被孙权逼死,只能在说一次可惜啊~~可以庆幸的是,与前三位不同,陆逊的寿命最长,六十三岁逝世。   吴国皇帝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   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   会稽王孙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   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吴文帝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也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父亲。他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但后来被废黜,最后更被赐死。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早年甚得孙权宠爱,故孙和也得到了父亲的培育。14岁时,孙权吩咐阚泽教他读书和技艺。五年后,孙和在长兄孙登病死后被立为太子。   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   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东吴兵制   比较杂乱,。其军队特点,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立国江南,北有长江天险,东南有东海、南海,内地多湖泊水泽,多水域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决定其水军强于魏、蜀,以致数次以舟师挫败来进攻的曹魏大军。东吴的般只体积大、数量多,并且有艨艟、斗舰、楼船、飞云、盖海、赤龙、驰马、长安、大舶、大艑、青龙战舰、晨凫等众多名号。根据《吴书》的记载,当时能载马八十匹的还算小船(《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嘉禾二年注引)。又根据《晋阳秋》,西晋灭吴时,接收其船只五千余艘(《三国志·吴书·孙皓传》注引),其中包括运输船和战船,运输船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水军作运输军需用。这样,我们虽不能得知东吴水军船只的具体数字,但其规模之大则是可以想见的。当时东吴水军舟师不仅时刻巡守长江天险,而且游弋于辽阔海域。东吴水军统帅为水军都督。   东吴的中央军与曹魏、蜀汉相同,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军中将领亦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司马等。一旦进行战争置大都督总领五军,各军置部督等。名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程普、韩当、周泰、甘宁。东吴经济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 原本江南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中的一大部分,为减轻负担,逐实行屯田制,并设置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屯田制有分兵屯及民屯。兵屯下之耕者为佃兵,民屯下之耕者为屯田客。由于地处江南及海边,吴在造船和盐业都相当发达。吴的商业都市以建业、吴郡、番禺为主,其中番禺以国外贸易为主。

甘宁有什么爱国的故事?

甘宁目录[隐藏] 基本资料 性格特征 生平简介 历史评价 史书详载 三国志记载 演义传记 轶事后代 民间传说 甘宁学艺 甘宁墓 甘宁诗赞 基本资料 性格特征 生平简介 历史评价 史书详载 三国志记载 演义传记 轶事 后代 民间传说 甘宁学艺甘宁墓甘宁诗赞 甘宁(三国志11)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清代甘宁画像甘宁,生卒年不详,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祖籍荆州南阳郡。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建安九年(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建安十年(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折冲(常胜)将军。 [编辑本段]性格特征 甘宁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甘宁(真三国无双5)吴折冲将军、西陵太守。少有气力,好游侠。曾聚合一伙轻薄少年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后读诸子,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欲投江东但为黄祖留于夏口。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但仍不获重用,得苏飞之助得入江东。为周瑜和吕蒙所荐得以获孙权接见,其对答令孙权赞赏,受重用。后从攻曹仁于南郡,随镇益阳拒关羽,从攻皖城获朱光,于合肥奋战保孙权等战立功。濡须时更以百人袭曹营,事后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仗义疏财,夷陵之战前后病死,其军为潘璋所并。 孙权:“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后来在刘璋初即位之时联合沈弥、娄发起兵造反,被赵韪镇压,落败投奔刘表,不过没被录用。后来辗转留在了黄祖镇守的夏口,也不受到重视。 东吴军前锋凌操打败黄祖部队时,甘宁带领自己的人马协助黄祖撤退,并且射死凌操。虽然有苏飞屡次推荐,但是黄祖对于立功的甘宁仍然不加以奖赏,甘宁最终投奔东吴。 东吴重臣周瑜、吕蒙非常赞赏甘宁的才能,主公孙权于是对甘宁刮目相看,与老臣一般对待。甘宁于是献计分析形势,认为刘表无远虑且子嗣无能,部将黄祖已老迈,可以再起兵攻打,破夏口图荆襄,最终目标巴蜀。孙权不顾长史张昭的反对,决定出兵第三次攻打黄祖,结果一举擒获黄祖、苏飞等主将。甘宁念旧情,求孙权赦免了苏飞并继续任用。 208年赤壁之战,甘宁是都督周瑜帐下的大将。攻打南郡时,甘宁献计偷袭夷陵得手,但是自己不足一千人马却被曹仁的五六千人围困在城内。曹军连日箭如雨下,将士惧怕,但是甘宁谈笑自若,一直守城到周瑜的大军前来解围。 之后甘宁跟随鲁肃在益阳防备关羽,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甘宁自称只要八百人前往驻守,关羽听到他的名号就不敢过河,如果敢过也要被他俘虏。于是鲁肃拨一千人由甘宁率领,关羽果然不敢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孙权知道甘宁的功绩后,封他为西陵太守,实际领阳新、下雉两个县。 甘宁在攻打皖城时手持铁索身先士卒爬上城墙,为破城立下大功,被封为折冲将军。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战,吴军在合肥城外逍遥津与曹操手下大将张辽作战,遭遇大败,士气大挫。甘宁与凌统、吕蒙、蒋钦等将领死战保护孙权,甘宁军鼓号大作、鼓舞士气,得到孙权赞许。 此后曹操亲自到达濡须口,号称四十万大军。甘宁被命令带领三千人马为前部先锋,迎战曹军。晚上甘宁选了一百个精锐部下,与他们一起喝酒,然后二更时偷袭曹营。曹军营内大乱,等到匆忙点起火把准备迎战,甘宁小部队早已经斩杀敌军胜利返回了。这次突袭大振吴军士气,扭转了逍遥津失利的影响,孙权感叹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三国志》:“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吴书》:“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于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 孙权:“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韦曜:“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 陈寿:“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陆机:“……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旧五代史 卷五十三 李存孝传》:“(李)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编辑本段]史书详载 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但他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甘宁(三国群英传OL)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 甘宁在郡中,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他一出一入,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侍从之人,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停留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以显示其富有奢侈。 (先是甘宁先是在刘焉手下作官,人们说刘焉搜刮民脂民膏,甘宁为百姓报仇,刺杀刘焉,没成功,便东投。) 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员或那些跟他相与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宁便倾心相交,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隆,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贼害官长吏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他读了一些书,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想有所作为,便率领八百多人,去依附刘表,留驻南阳。 刘表是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时为荆州刺史。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刘表终不能守住荆州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这时,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便决定前去投效。 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部队不得过,只好暂且依靠江夏太守黄祖。建安八年(203年),孙权领兵西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射,射杀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孙军不敢再追,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甘宁立下大功,可黄祖仍不重用,甘宁也想弃之而去,只是没有一条万全的途径,因而,独自忧愁苦闷,无计可施。 苏飞察知甘宁之意,邀请甘宁,置酒欢宴,酒酣之际,对他说:“我数次推荐,主上不肯任用您。日月流逝,人生几何?应该早做长远打算,寻一个知己,成一番大事!”甘宁停了一会,说:“我也想走,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苏飞说:“我请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黄冈西北)长,那时,你可以自己决定去就。”甘宁非常高兴。 于是,苏飞提出让甘宁任邾长,黄祖同意。甘宁招回原来离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愿意相从的人,带着他们投奔了孙权。 由于周瑜、吕蒙的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对待他如原来那些老臣一般。甘宁心情愉快,立即向孙权献计:“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孙权很赞赏这一意见,坚定了用兵的决心。 时张昭在座,对甘宁的意见不以为然。他说:“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见二人争执,就举杯向甘宁劝酒,并说:“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建安十二年,(207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三国志·吴主传》此次战斗没有彻底展开,原因是孙权的母亲病危,而不得不撤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第三次西征黄祖,战斗打的很激烈,但最后果然擒获黄祖。胜利后,孙权分拔一支部队给甘宁指挥,屯兵当口。 孙权攻破黄祖,曾做好了两个匣子,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首级。苏飞托人向甘宁求告。甘宁说:“就算苏飞不说,难道我甘宁会忘记他的恩情吗?”时孙权摆酒,为诸将庆功。甘宁走下席位向孙权叩头,血泪交流,对孙权诉说苏飞过去对自己的恩义,并且说明:“甘宁我如果不遇苏飞,早已死填沟壑,当然也就不能尽忠报效您了。如今苏飞罪当斩杀,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孙权感动,说:“我可以放过他,可是他若逃跑,怎么办呢?”甘宁担保:“苏飞免受斩杀,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赶他走,他也不会离开,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级代替他的装入匣中!”孙权同意甘宁的请求,赦免了苏飞。 同年冬,曹操进兵荆州,甘宁跟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操(参见赤壁之战),立下了战功。接着,又到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宁献策,由他率兵从小路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便东西夹击曹仁,迫使其北撤。周瑜命他统兵前往,甘宁日夜兼程,果然一举占领,于是,据守城中。 曹仁见势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围攻夷陵,企图一举夺回这一战略要地。时甘宁手下只有数百军士,加上破城新增的兵员,也不过一千人左右。曹军在城外搭设高台,连续几天,从上面向城中射箭,箭密如雨,军吏胆战心惊,唯甘宁谈笑自若。甘宁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周瑜采用吕蒙之计,率领众将前来解除了夷陵之围。曹仁部众损失过半,连夜逃遁。途中又遭到截击,丢失战马三百多匹。甘宁乘胜追击,准备与曹军决一雌雄。曹仁不敢再战,全军撤回北方。 赤壁之战后,周瑜、甘宁曾力劝孙权西取巴蜀。孙权犹豫不决,去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早有占据巴蜀的打算,便巧妙地加以劝阻。孙权坐失良机,致使西蜀落入刘备之手,追悔莫及。 后甘宁随鲁肃镇守益阳(今湖南境内),抵挡关羽。时关羽兵盛,号称三万,并自选精兵五千人,在上游十余里长的浅滩集结,声称要乘夜徒步过渡。鲁肃召集诸将商议对策。甘宁当时有三百兵丁,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鲁肃当下选一千人给他。甘宁连夜赶到上游设防。关羽闻甘宁来,见对方有了准备便放弃了渡河计划,而在岸上捆扎柴木作为军营。后人则把此地称为“关羽濑”。孙权嘉奖甘宁的功劳,拜为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人马攻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级还。孙权大喜,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曹操见难以取胜,驻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开稻田,生产军机又派间谍秘密过江,招募诱惑都阳(今江西)的反对孙权的力量,妄图里应外合,进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皖城一带,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势必增强,如果连收几季,必然酿成大患。依我之见,应该立即除掉。”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亲征皖城。孙权问计于诸将。大家都说,要攻下坚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吕蒙独排众议,说:“堆土山,治攻具,需费很多时日。那比曹军援兵一到,攻下院城就难了。唯一的办法是强攻,一举拿下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 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朱光。(甘宁未覆盔甲,仅批锦衣,持粗铁链,脚登云梯上城,流矢不能近其体。...这程度可以当消防员了...)张辽闻迅,率援军而至,到夹石(今桐城北),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 甘宁“虽粗猛好杀,但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参见合肥之战)。战事不利,加之军中瘟疫流行,只得下令撤军。大部队已经撤出战斗。只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以及车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随孙权驻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东)北。 曹操将领张辽侦伺了望,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陈武战死。孙权部将甘宁、吕蒙奋力抵挡、部将凌统率卫队拼死厮杀,作战中,甘宁引弓射敌,厉声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时。孙权目睹这一切,更增加了对甘宁的敬意。在甘宁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军进攻的速度放慢。凌统率兵三百,保护孙权冲出重围。孙权逃至逍遥津,时值河桥半拆,丈余无板,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将军贺齐率3000人在逍遥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战斗下来,除凌统外,三百士卒无一生还。 凌统是凌操之子,而凌操是在攻打黄祖时被甘宁射死的。因有杀父之仇,凌、甘二人矛盾很深,甘宁因而也防备凌统,尽量避免和他见面。孙权命令凌统,不得与甘宁为仇。 一次,甘宁、凌统在吕蒙那里聚会饮酒,酒酣耳热,凌统起立舞刀,甘宁也站起来说:“我能舞双戟!”吕蒙见二人有相斗之意,便隔在中间,说道:“甘宁虽能舞,还是不如我舞得精妙。”于是,操刀挟盾,将二人分开。后来,孙权知道凌统不能忘却父仇,就让甘宁率兵改驻半州地方。但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二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这是难能可贵的。 甘宁性情粗猛好杀。其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把他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十分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甘宁死时,孙权深深痛惜。 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编辑本段]三国志记载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甘宁(真三国无双4)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攻曹仁于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领阳新、下雉两县。 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 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于至尊,熟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宁卒,权痛惜之。子瓌(guī),以罪徙会稽,无几死。 [

三国志13甘宁在哪

甘宁191年登场,在宛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