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4》祝融人物背景介绍

整理:游戏232
2019-12-27 22:30:53

三国武将身高?

细算、细品三国人物的身高

--------------------------------------------------------------------------------

作者:宋长琨

“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 《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开篇,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章;在传记的结束,陈寿再次提到了诸葛亮的身高,“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三国志》卷三十五)可谓津津乐道。其实读者又何尝不为诸葛亮的伟岸所倾倒呢,除了让人心仪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宏大事业和“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潇洒气度外,那飘然若仙的形貌,更使整个人物充满了神采,令人心驰而神往。



翻开《三国演义》一看,张飞、刘备、赵云均身高八尺,关羽更高达九尺,与他们相比,诸葛亮较高,但并不特别出众,谈不上“容貌甚伟”,只是较身材矮小的、七尺高的曹操高大些。我们不能不问,诸葛亮到底高不高?答案是肯定的。《三国演义》对史实进行了一番技术处理,把其中一些人物的身高夸大了。据史书的记载,刘备的身高是七尺五寸,不是八尺,赵云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至于关张二人,史书只用“超群绝伦”,“雄壮威猛”这种定性的词来形容他们的仪表,至于定量的高度根本没有提及。这样看来,诸葛亮和赵云才是鹤立鸡群的高个子,刘备只是中等身材,关张则不是大个头。曹操的身高,史书中确实记载:“武王姿貌短小。”(《世说新语》卷五注引《魏氏春秋》)究竟有多短多小,没有说。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高,曹操矮。

诸葛亮在当时是高个,在今天看来是否还是高个吗?曹操个头矮,按今天的标尺,是否变成了巨人呢?小时候,听小说、听故事的时候,经常有身高八尺、身高丈二之类的英雄人物出现,听三国故事尤其如此,人家说,古人比现在的人高,还真信以为真。后来才知道这是错了。看了古人尸骨、服装、棺椁,包括金缕玉衣之类,方知古人与今人在身材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古人有高的,也有矮的,高的很高,但很难比今天的小巨人姚明高,矮的也和今天的矮者没什么大出入。诸葛亮在今天仍然是高个,曹操在今天仍然是矮子。

问题的关键要知道汉代的,主要是后汉的尺有多长。民国时,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一书中推算:汉章帝建初六年以后,每尺应为23.75厘米,魏晋时期每尺24.12厘米。(商务印书馆1937年初版,1957年重印第1版)从考古发现的后汉尺子与现代计量单位进行比较,将尺折算为厘米,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故宫博物院藏牙尺23.3厘米;曲阜孔氏藏铜尺23.5厘米;山东掖县出土的镏金镂花铜尺23.6厘米;日本人收藏的画彩牙尺23.9厘米,在以上几种情况中,以23.3厘米最为常见。目前还缺少魏晋尺度的考古实物证据,另外我们所要度量的三国人物大多是出生、成长在汉末,故暂且以后汉尺作为计量三国人物身高的标准,即每尺23.3厘米。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进行精确地计算了呢,会有人说,书中所写是个大概数,比如“身长八尺”是高的同义,而“身长七尺”是矮的同义。也就是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只是说,诸葛亮是高个而已。其实翻开《三国志》、《后汉书》等著作一看就知道了,正如记刘备身高七尺五寸一样,书中对一些人物的身高记述得细致入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高矮不同的人物图画。请看下表:

三国人物身高一览表

人物
身高
厘米
出处
备注

卢 植
八尺二寸
191
后汉书 卷六十四

刘 表
八尺余
187
后汉书 卷六十四

三国志 卷六
姿貌温伟,号为八顾

姿貌甚伟,号八骏

刘 备
七尺五寸
175
三国志 卷三十一

诸葛亮
八尺
186
三国志 卷三十五
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赵 云
八尺
186
三国志 卷三十六
姿颜雄伟

何 夔
八尺三寸
193
三国志 卷十二
姿貌矜严。其父何熙,身长八尺五寸(198厘米),姿貌魁梧

程 昱
八尺三寸
193
三国志 卷十四

太史慈
七尺七寸
179
三国志 卷四十九

诸葛恪
七尺六寸
177
三国志 卷六十三

羊 祜
七尺三寸
170
晋 书 卷三十四

嵇 康
七尺八寸
182
晋 书 卷四十九

世说新语 卷五
有丰仪;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风姿特秀;萧萧肃肃;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刘 伶
六尺
140
世说新语 卷五
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三国时人们对身高是很重视的,计量得很精确,不是大概的估计数值。对上表我们要作几点说明:其一,这个表中所列的现代折算数还不是完全准确的,古人是用尺寸计量身高的,寸没有厘米精确,正如厘米没有纳米精确一样,这是常识。古人没有厘米的标准,我们不能强求。得出的数值,要有大约1厘米上下的误差,在所难免。其二,关于刘伶的身高,可能存在问题。估计他太矮了,不足七尺(是否达到七尺仿佛是当时衡量一个人是否属于矮子的标度)难以形容他的矮,所以用六尺,应是一个估计数。现代人所谓“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这样的话,他的身高可能在150厘米到160厘米之间,总之,不会到160厘米。其三,《后汉书》和《三国志》都记载了刘表的身高是八尺余,可能出自同一文献。如果刘伶的个头不足以让人们去精确地认识和记录的话,刘表的身高无疑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无论“八顾”还是“八骏”,都是说有着鹤立鸡群的仪表,不精确是不行的。故可以推测八尺余是一个精确的数值,即超过八尺,但没有到八尺一寸。因而有187厘米的推算,即比诸葛亮的八尺高出1厘米。其四,何熙的身高来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的今已失传的华峤《汉书》。就其中所述,何熙是有一定功业的,曾行车骑将军征乌桓,有功,但这个功绩不足以使其被《后汉书》所传,而华峤的《汉书》所以记述他,很大的原因是他的身高。这个身高在当时无疑是巨人了,正如在今天一样,足以引起各家CBA篮球俱乐部的注意。这说明古人既有刘伶那样的矮子,也有何熙这样的巨人,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是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

正史中的诸葛亮与野史中的有什么不同

一、草船借箭

1、正史: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2、野史: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的演变发展: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谁和谁是一对?

一、大乔和孙策

1、大乔(生卒年不详),

庐江郡皖县人,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妻,本姓“桥”,小说《三国演义》误作“乔”,因为同时还有一个妹妹嫁给周瑜,为了进行区分,姐姐习惯称作“大乔(桥)”。

2、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二、小乔和周瑜

1、小乔

小桥(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汉末名将周瑜之妻。

2、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貂蝉和吕布

1、貂蝉

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2、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

四、祝融夫人和孟获

1、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是罗贯中的中国古典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南蛮王孟获之妻,带来洞主之姐。武艺高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曾与孟获一起抵抗蜀军,在两军阵前被马岱以绊马索活捉,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归顺蜀汉。

2、孟获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三国志》本传中未记载孟获事迹,史书《汉晋春秋》、《襄阳记》、《华阳国志》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五、刘备和孙尚香

1、刘备

刘备,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2、孙尚香

孙夫人,相传名为孙尚香,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之后事迹不详。

史料并无生育记载。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

谁给下三国演义中每个人物的简介

  刘备,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
  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一九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
  ,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
  ,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
  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
  孙权所杀。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
  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
  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
  ,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人。
  《三国志》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江表传》)。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说动周瑜,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
  《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张让 张角 张宝 张梁 张飞 张钧 张举 张纯 张济 张邈 张超 张杨 张虎 张温 张闿 张燕 张辽 张昭 张紘 张英 张勋 张绣 张鲁 张郃 张顗 张南 张武 张温 张允 张横 张既 张卫 张松 张任 张肃 张翼 张著 张音 张爽 张裔 张南 张达 张苞 张嶷 张韬 张普 张虎 张休 张茂 张当 张特 张约 张缉 张布 张遵 张绍 张峻 张悌 张尚 张华 张象 张节 张明 张俭 张球 张先 张承 张世平
  刘焉 刘备 刘陶 刘虞 刘恢 刘宏 刘协 刘辨 刘岱 刘表 刘范 刘晔 刘繇 刘艾 刘璋 刘安 刘延 刘辟 刘勋 刘禅 刘琦 刘琮 刘泌 刘封 刘先 刘馥 刘熙 刘度 刘贤 刘磐 刘璝 刘巴 刘循 刘瑁 刘永 刘理 刘廙 刘豹 刘宁 刘琰 刘敏 刘劭 刘放 刘丞 刘谌 刘璿 刘瑶 刘琮 刘瓒 刘恂 刘璩 刘达 刘寔 刘苌 刘宠 刘郃 刘邠 刘畯 刘雄 刘弘 刘元起 刘子扬
  王允 王匡 王方 王颀 王昌 王邑 王立 王朗 王则 王垕 王楷 王忠 王植 王修 王琰 王威 王粲 王累 王平 王甫 王谋 王双 王连 王伉 王肃 王建 王昶 王韬 王基 王经 王真 王含 王沈 王业 王敦 王瓘 王买 王颀 王祥 王浚 王浑 王戎 王观 王必 王子服
  孙仲 孙坚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韶 孙静 孙乾 孙观 孙瑜 孙高 孙皎 孙桓 孙礼 孙资 孙登 孙和 孙亮 孙峻 孙綝 孙据 孙恩 孙干 孙闿 孙谦 孙恭 孙楷 孙休 孙皓 孙异 孙単 孙冀 孙歆 孙秀 孙河
  曹节 曹操 曹嵩 曹仁 曹洪 曹豹 曹性 曹昂 曹丕 曹植 曹纯 曹休 曹永 曹彰 曹熊 曹睿 曹真 曹遵 曹宇 曹芳 曹爽 曹羲 曹训 曹彦 曹据 曹髦 曹德 曹奂 曹霖 曹安民
  李傕 李儒 李肃 李典 李蒙 李别 李封 李乐 李暹 李丰 李通 李孚 李珪 李谌 李恢 李严 李丰 李伏 李意 李异 李辅 李福 李胜 李歆 李鹏 李崇 李丰 李球 李虎 李撰
  杨彪 杨密 杨琦 杨奉 杨丑 杨龄 杨秋 杨阜 杨修 杨怀 杨柏 杨松 杨洪 杨昂 杨任 杨锋 杨仪 杨陵 杨暨 杨颙 杨祚 杨综 杨欣 杨济 杨大将
  陈蕃 陈耽 陈宫 陈生 陈登 陈武 陈横 陈兰 陈珪 陈纪 陈琳 陈震 陈孙 陈就 陈应 陈群 陈矫 陈式 陈泰 陈骞 陈俊 陈翔 陈造 陈元
  赵忠 赵弘 赵萌 赵岑 赵云 赵彦 赵睿 赵范 赵衢 赵昂 赵月 赵累 赵祚 赵融 赵咨 赵统 赵广 赵直 赵颜 赵岐 赵韪
  马腾 马宇 马超 马延 马良 马谡 马岱 马休 马铁 马玩 马忠 马忠 马遵 马钧 马邈 马玉 马汉 马融 马元义 马日磾
  韩忠 韩馥 韩当 韩遂 韩暹 韩融 韩胤 韩嵩 韩福 韩猛 韩珩 韩浩 韩玄 韩德 韩瑛 韩瑶 韩琪 韩暨 韩综 韩祯 韩莒子
  夏侯敦 夏侯渊 夏侯兰 夏侯恩 夏侯杰 夏侯尚 夏侯德 夏侯存 夏侯茂 夏侯霸 夏侯威 夏侯惠 夏侯和 夏侯玄 夏侯咸
  吕布 吕公 吕虔 吕范 吕旷 吕翔 吕蒙 吕通 吕义 吕常 吕建 吕凯 吕岱 吕霸 吕据 吕伯奢 吕威璜
  董卓 董重 董旻 董璜 董承 董昭 董袭 董和 董祀 董衡 董超 董允 董厥 董禧 董寻 董朝
  胡轸 胡才 胡华 胡班 胡济 胡质 胡忠 胡遵 胡烈 胡渊 胡奋 胡冲 胡邈 胡车儿 胡赤儿
  周毖 周奂 周瑜 周尚 周泰 周昕 周仓 周循 周胤 周善 周群 周平 周鲂 周旨
  许攸 许褚 许汜 许贡 许靖 许芝 许慈 许允 许晏 许允 许仪 许劭 许昌 许韶
  邓茂 邓龙 邓义 邓贤 邓芝 邓贤 邓艾 邓忠 邓程 邓敦 邓良 邓飏 邓铜 邓禹
  诸葛亮 诸葛瑾 诸葛均 诸葛虔 诸葛恪 诸葛瞻 诸葛诞 诸葛靓 诸葛绪 诸葛尚 诸葛原
  吴匡 吴景 吴敦 吴硕 吴臣 吴懿 吴兰 吴质 吴班 吴纲 吴押狱
  朱隽 朱治 朱灵 朱桓 朱光 朱然 朱褒 朱赞 朱恩 朱异 朱芳
  司马徽 司马懿 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司马望 司马炎 司马攸 司马朗
  蒋钦 蒋奇 蒋干 蒋琬 蒋济 蒋班 蒋舒 蒋斌 蒋显 蒋延 蒋义渠
  黄盖 黄琬 黄祖 黄邵 黄忠 黄奎 黄权 黄皓 黄崇 黄承彦
  郭胜 郭汜 郭嘉 郭图 郭常 郭奕 郭淮 郭恩 郭永 郭攸之
  袁绍 袁术 袁隗 袁遗 袁谭 袁熙 袁尚 袁胤 袁綝 袁逢
  何进 何颙 何苗 何仪 何宗 何平 何晏 何曾 何植 何曼
  荀攸 荀爽 荀谌 荀彧 荀正 荀恽 荀恺 荀顗 荀勗 荀绲

  丁原 丁管 丁奉 丁斐 丁仪 丁廙 丁咸 丁谧 丁封 丁立
  程普 程旷 程昱 程秉 程咨 程银 程畿 程武 程远志
  杜远 杜袭 杜琼 杜路 杜微 杜义 杜祺 杜睿 杜预
  公孙瓒 公孙越 公孙康 公孙渊 公孙度 公孙晃 公孙恭 公孙修
  孟坦 孟达 孟光 孟获 孟优 孟节 孟宗 孟公威
  庞舒 庞统 庞德 庞羲 庞义 庞柔 庞会 庞德公
  关羽 关纯 关定 关宁 关平 关兴 关索 关彝
  薛兰 薛礼 薛综 薛悌 薛则 薛乔 薛莹 薛珝
  徐荣 徐晃 徐璆 徐庶 徐盛 徐商 徐质 徐勋
  蔡邕 蔡瑁 蔡阳 蔡和 蔡中 蔡勋 蔡曛 蔡林
  高升 高顺 高览 高干 高沛 高定 高翔 高柔
  陆康 陆绩 陆逊 陆抗 陆凯 陆景 陆纡 陆骏
  傅婴 傅巽 傅干 傅彤 傅嘏 傅佥 傅士仁
  崔烈 崔毅 崔勇 崔琰 崔禹 崔谅 崔州平
  田丰 田楷 田氏 田畴 田预 田续 田章
  郑泰 郑玄 郑度 郑文 郑伦 郑袤 郑宝
  尹礼 尹楷 尹奉 尹默 尹赏 尹大目
  秦琪 秦宓 秦良 秦明 秦朗 秦庆童
  全琮 全端 全怿 全纪 全尚 全祎
  钟缙 钟绅 钟繇 钟进 钟会 钟毓
  梁刚 梁兴 梁宽 梁绪 梁虔 梁畿
  严纲 严舆 严畯 严颜 严政 严白虎
  潘隐 潘凤 潘璋 潘浚 潘举 潘遂
  文丑 文聘 文钦 文淑 文虎
  苏双 苏由 苏飞 苏越 苏颙
  贾诩 贾华 贾逵 贾范 贾充
  宋果 宋宪 宋忠 宋谦 宋白
  成廉 成宜 成济 成倅 成何
  阎圃 阎晏 阎宇 阎象 阎芝
  范成 范疆 范谤 范康 卫弘 卫凯 卫演 卫瓘 左丰 左灵 左慈 左咸
  樊稠 樊能 樊建 樊歧 彭安 彭羕 彭和 彭伯 辛评 辛毗 辛敞 辛明
  鲍信 鲍忠 鲍隆 鲍素 伍琼 伍孚 伍习 伍延 陶谦 陶商 陶应 陶浚
  华雄 华佗 华歆 华核 桓阶 桓范 桓嘉 桓彝 岑壁 岑威 岑昏 岑眰
  于禁 于麋 于吉 于诠 焦触 焦炳 焦彝 焦伯 费观 费祎 费诗 费耀
  冯礼 冯习 冯紞 冯方 孔伷 孔融 孔秀 孔昱 魏续 魏延 魏邈 魏平
  皇甫嵩 皇甫闿 皇甫郦 淳于琼 淳于导 淳于丹 裴景 裴秀 裴元绍
  管亥 管宁 管辂 向朗 向举 向宠 唐周 唐咨 唐彬
  侯览 侯成 侯选 龚景 龚都 龚起 祖茂 祖郎 祖弼
  吉太 吉邈 吉穆 乐进 乐就 乐綝 种拂 种辑 种邵
  鲁馗 鲁肃 鲁芝 廖化 廖淳 廖立 留赞 留略 留平
  金旋 金祎 金尚 太史慈 太史亨 毋丘俭 毋丘甸
  眭固 眭元进 石苞 石广元 邢贞 邢道荣 雷薄 雷铜 万政 万彧
  姜叙 姜维 段珪 段煨 夏恽 夏恂 卢植 卢逊 牛辅 牛金
  昌稀 昌奇 虞翻 虞松 凌操 凌统 蒯良 蒯越 耿武 耿纪
  尚弘 尚广 沮授 沮鹄 典韦 典满 边让 边洪 糜竺 糜芳
  宗宝 宗预 郝萌 郝昭 任峻 任夔 审配 审荣 穆顺 穆顺
  戴员 戴凌 步骘 步阐 爰靑 爰邵 丘建 丘本 申耽 申仪
  韦康 韦晃 霍峻 霍弋 谢旌 谢雄 滕胤 滕修 乔瑁 乔玄
  臧霸 臧旻 伏完 伏德 吾彦 吾粲
  窦武 封諝 蹇硕 邹靖 颜良 方悦 和洽 邴原 谷利 闵贡 逢纪 麴义 桥蕤 俞涉
  纪灵 笮融 简雍 满宠 毛玠 应劭 卞喜 史涣 路昭 车胄 祢衡 顾雍 阚泽 骆统
  甘宁 妫览 郄虑 脂习 晏明 牵弘 州泰 曾宣 施朔 党均 宁随 邵悌 干休 羊祜
  楼玄 雍闿 沈莹 山涛 仇连 花永 巩志 鄂焕 戈定 苗泽 法正 泠苞 赖恭 卓膺
  谯周 翟元 殷纯 谭雄 靳祥 常雕 郤正 来敏 官雝 爨习 盛勃 苟安 伦直 卑衍
  柳甫 毕轨 司蕃 句安 葛雍 师篡 白寿 阳群 汪昭 檀敷 区星 普净 武安国
  娄子伯 慕容烈 士孙瑞 濮阳兴 单子春 乔国老 南华老仙 紫虚上人 金环三结
  董荼那 阿会喃 忙牙长 朵思大王 带来洞主 木鹿大王 兀突骨 土安 奚泥
  沙摩柯 轲比能 彻里吉 雅旦 越吉 迷当 俄何烧戈 蹋顿 乌桓触 左贤王

  王美人 何后(灵帝妻) 唐妃(少帝妻) 董太后(刘苌妻) 吴夫人 吴国太(孙坚妻) 糜夫人 甘夫人 孙夫人 吴夫人(刘备妻) 貂蝉 严氏 曹氏(吕布妻) 邹氏(张济妻) 伏后 董妃 曹贵人(献帝妻) 刘氏(袁绍妻) 蔡夫人(刘表妻) 徐氏(孙翊妻) 王氏(赵昂妻) 杨氏(马超妻) 刘氏 卞氏 丁氏(曹操妻) 甄后 郭贵妃(曹丕妻) 李氏(庞德妻) 张后(刘禅妻) 毛后 郭夫人(曹睿妻) 刘氏(曹爽妻) 徐夫人 王夫人 潘夫人(孙权妻) 张后(曹芳妻)全后(孙亮妻) 胡氏(刘琰妻) 李氏(马邈妻) 崔夫人(刘谌妻) 何氏(孙和妻)大乔(孙策妻) 小乔(周瑜妻) 朱太后(孙休妻) 冯氏(袁术妻) 刘氏(潘举妻) 黄氏(诸葛亮妻) 夏侯令女(曹文叔妻) 祝融夫人(孟获妻) 云英(董承妾) 李春香(黄奎妾) 蔡琰(蔡邕女) 舞阳君(何进母) 樊氏(赵范嫂)

三国演义中不符合史实的地方有哪些?

有太多了,曹操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样是个奸臣,没那么多的武将单挑,关羽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的是鲁肃,诸葛亮被神化了。当然被神化的不只是诸葛亮,比如郭嘉,遗计定辽东没有这回事,定辽东是曹操自己的计策,实际上曹操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刘备也绝不像演义中那样只是个爱哭的窝囊废,三国志中曹操苦的比刘备还多。还有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也没有演义中那么厉害,实际上诸葛亮是五出岐山,前三次的对手是曹真,后两次是司马懿,但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两次交手,第一次诸葛亮大胜,蜀国边境线向北推进了很远,第二次诸葛亮差点杀死司马懿,只是被司马懿侥幸逃脱了,至于当时用得方法演义上是火攻,历史上好像没有具体记载。可见说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也只是在演义上,实际上司马懿应该不是对手。还有董卓也绝对不是像演义上那样不堪,那只是胜利者对历史的书写罢了。董卓代表的关西势力与关东士族矛盾及其尖锐,关东贵族想杀他,他不可能坐以待毙,当然要先杀人。说他残暴,但他对手下人比曹操和孙权好的多,看荀彧和崔琰, 还有大乔母子和陆逊的结局。说董卓军纪不好,这是最可笑的一点,三国时期军队的军纪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曹操俘虏没少杀,袁绍的军队也没少抢掠。当时破成之后允许掳掠三天可是不成文的惯例,不少军队在攻城的时候都会用此来激励士气,董卓杀人再多,有曹操屠徐州杀的多?曹操的军队连人肉不都吃过。董卓欺凌幼主,那曹操后来对献帝又好到哪儿去了?只不过曹操成功了,董卓失败了,所以董卓就成了乱臣贼子。其实董卓也好,曹操也好。哪怕袁绍,袁术,刘备,孙权也好,都是在争那至高无上的权利罢了,忠奸之分谁能说得清,三国演义上的忠奸看看就算了,毕竟是小说。还有周瑜在历史上可是胸怀宽广的,后来是病死的,没三气周瑜这回事。赤壁之战也应该是周瑜起的作用最大,诸葛亮最多算辅助。鲁肃也不是像演义上说的那样只是忠厚老实,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战略家和外交家。还有曹魏的第一大将是曹仁,他无论战绩,功劳,作用,官职还是亲疏都远胜张辽。当初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曹仁率从赤壁撤下来的残兵败将跟周瑜的大胜之师在江陵前前后后可是周旋了将尽一年,为曹魏争取了宝贵的修正时间,同时刘备也趁机占领了荆南四郡,站稳了脚跟,周瑜占领荆州,甚至西进巴蜀,与曹魏二分天下的战略目标破灭。包括后来曹操也是把襄阳和樊城交给曹仁防守,这可是关系宛城,洛阳和许昌安全的军事重镇,而且是在三国势力的交汇处,而张辽的合肥只不过是一个区域重镇。只不过他是曹氏宗族,演义中把曹操写奸了,自然也不可能把他写好了。实际上曹仁既做过大将军也做过大司马,是曹魏唯一一人,而张辽最高也只做到征东将军,上面还有抚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的将军,再往上有骠骑,车骑,卫将军,再往上才是大将军。另外庞统不是重伏而死,是在攻城时在前指挥被射死。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当然三国志等正史肯定也有许多错误和遗漏,你可以对看些史书和历史资料,加以辨别,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符合史实的结论,毕竟历史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永久的迷,可以有判断多看些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