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建筑物和兵种介绍

整理:游戏232
2020-03-06 08:30:25

罗马帝国的所有兵种

《帝国文明》--第三代网页游戏革新之作!   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区。这条河流在低山地区缓慢地流淌,在沼泽地带折向海岸线,是从亚平宁山区下来的人们想要到达大海的理想通道。罗马的来历,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大约公元前800年,一条母狼从怡伯河中救起国王的两个孩子并用乳汁喂养他们,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从篡夺了王位的叔父手中夺回了王位,并在有七座山丘的地方建立了罗马城,母狼也因此而成了罗马城的象征。在《帝国文明》中,罗马帝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军事文化协调发展的国度,他们的城池坚不可摧,他们的斗士勇猛无比,最为让人惊叹的还是罗马帝国的骑士们。武士   旋风一般的甲胄骑士  他们是罗马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他们是罗马帝国最冷酷的杀手,他们就是《帝国文明》中,罗马帝国的终极特种骑士——甲胄。一身黑色的盔甲将他们的面孔遮盖,只露出一双杀气的眼神,一旦锁定目标,他们就是战场上死神的使者。罗马的甲胄骑士无疑是对敌人将领威胁最大的武器,他们坐骑的速度已经超越了一切,擒贼先擒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战场上见到他们,对方将领往往未战先怯,因为他们就是最好的“斩首行动”的实施者。凭借着风一样的速度、训练有素的战术和强大的攻击力,甲胄在《帝国文明》中一直充当着“英雄杀手”的角色,良好的装备和风一般的速度使得甲胄在战场上能够快速取得先机,甲胄具备超强的爆发力和机动性,在英雄的带领下无论是大战还是偷袭,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骑士   罗马文化源远流长  《帝国文明》中除了军事斗争作为玩家的主线之外,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也有许多元素留给了玩家深刻的映像。对于罗马帝国而言,相信许多帝国玩家对“凯撒”这个罗马君主都不会陌生,他对古罗马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的完善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游戏中,古罗马建筑融合了伊特鲁里亚和古希腊人的建筑成就,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此外,在建筑风格上罗马帝国也引入了古罗马拜占庭建筑的元素,并加以修饰,风车、花园、水池这些欧式建筑的元素在游戏中到处可见,尤其是古罗马的象征:角斗场更是刻画地惟妙惟肖,虽然只是断壁残垣,却让玩家感受到中世纪罗马角斗场内肉搏拼杀的场面。帝国战争   不单单是罗马帝国,以汉代为背景的古中国、颇具沙漠气息的波斯帝国和神秘莫测的埃及帝国在游戏中同样精彩而耐人回味。  关于《帝国文明》  《帝国文明》是游戏蜗牛耗时两年推出的第三代网页游戏革新之作。玩家将在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版图上,选择扮演中国、罗马、埃及或波斯四大文明中任意一族的诸侯,通过军事、文化、经济等各种方式扩大自己的疆土,最终完成统一世界的梦想!游戏采用了当前国际最先进的FLASH技术,突破了众多网页技术瓶颈,除去具有秀美华丽的画面变现、悠扬悦耳的民族音乐这些传统设置,还实现了诸如可容纳10万人同时在线的世界版图、可自由布局的城市建筑等同类产品望尘莫及的全新功能,更是首创出可微操控的RTS即时战斗系统,率先在网页平台上带来了足以媲美2D网游的全新游戏体验。此外,游戏中所采用的大家熟知并喜爱的中世纪战争题材,也保证了所有玩家都能在接触游戏后快速上手。

介绍一下罗马帝国的各个时期不同兵种及作战方式

我对这个有兴趣,下面的也是转载的.相信对你有用~~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士兵的类型
少年兵: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
青年兵: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
壮年兵: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
成年兵: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一支十二英尺的长矛。
武器配备
短剑:近距离武器。长约两英尺,宽约两英寸。剑头尖利,适合刺杀和劈刺。剑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
方盾:长方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约两英尺。木制,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
重标枪:远距离武器。最大投射距离约为六十英尺。前端为四点五英尺的金属长杆,附有一个铁枪尖。后端为四点五英尺的木制长杆,上面绕有一根绳索,在投射的瞬间拉动绳索,使标枪旋转前进,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后两端通常用两个销钉固定。标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锐利细弱,这样在杀伤敌人之后,枪头就会弯曲变形,防止敌人捡起后再投掷回来。
罗马军团的编制
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60-80人。一个小队通常有120-160人,若为成年人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
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
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
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罗马队列
闻名天下的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小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
每横列20人,纵6人。两人之间间隔1.8-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
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
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
成年并组成的第三横列。
军团战术
采用三队列法。 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

罗马军团史

从提比利斯河畔的都市国家到拜占庭帝国,长达2000年的罗马帝国史,同时也正是一部帝国的中流砥柱——罗马军团纵横驰骋的历史……
罗马,本是起源于台伯河畔的都市国家。到了公元前30年,以屋大维(奥古斯都皇帝)平定罗马内乱和吞并托勒密王朝治下的埃及为标志,罗马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古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其后,在以罗马为首都的4个世纪和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的10个世纪里,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不仅继承了从奥利安到古希腊的各大古代文明并使之流传后世,更起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
罗马恒久不衰的统治力,主要归功于它灵活多变、顺应潮流的政治体制。但作为政治的强力工具,打垮了难以计数的敌国、粉碎了异族的一次次入侵、镇压了对统治阶层所有反抗的强大军力,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将主要介绍共和时期到帝国初期、帝国后期以及拜占庭时代罗马军制的变迁,供大家参考。
共和中期(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市民构成的重装步兵
与古希腊的都市国家相同,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尤其在共和初期,军队组织几乎是直接作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挥作用的。
当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
首先,年少者和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身,以数枝轻投枪和剑为进攻武器。轻步兵在实战时一般展开于战线的最前方,充分发挥其机动力进行散兵战。
拥有一定财产的青年充当“哈斯塔提”、壮年则被称为“布灵吉佩斯”,这两者构成重装步兵的主力。他们的装备完全相同,都披挂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角方盾“斯邱托姆”,武器为宽剑身的双刃短剑“格拉蒂斯”和两枝投枪——大型重投枪“皮鲁姆”和小型的轻投枪“皮拉”。这些投枪的构造独特,一旦刺中目标枪头就会折断,以防被敌方反掷回来,除用于投掷外,它们也能充当普通长枪使用。
最年长者以及军旅经验丰富者则属于“托力阿里”,他们的装具与哈斯塔提和布灵吉佩斯相当,但不装备投枪而改为手持一枝被称为“哈斯塔”的长枪。
此外,47至60岁的高龄市民,虽不必服野战军的兵役,但有义务随时应召参加罗马城的守备部队。
除了上述的步兵(米利特斯)外,富裕的市民往往以骑兵或是骑士身份(埃克提斯)出战。但当时罗马人的骑术实在称不上高明(他们甚至连脚蹬都没有),因此骑兵一般不用于集群突击,而主要用于侦察和牵制敌人。骑兵和重装步兵一样披挂全副盔甲,武器为盾与骑枪以及比步兵用的稍长一些的双刃剑“斯帕达”。
这些装备,都是罗马从不断扩张中接触到的埃托利亚、萨姆尼特、凯尔特、伊比利亚等诸多民族的军事文明中吸收而来的精华。
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多兵种混成战斗单位,被称为军团(LEGION)。一个军团由10个营(科霍尔斯)组成,每个营由3个连(玛尼布尔斯)构成。这3个连中哈斯塔提、布灵吉佩斯和托力阿里各占一个。每个连包括有两个60至80人的排(肯托利亚)。其中,营只是管理、编制上的单位,实战中的战术单位是各兵种的连队。因此,这一时期的罗马军战术,有时被称为“玛尼布尔斯战术”。
军团中的重装步兵数最多时可达近5000人,但一般情况下多为4000余人。除重装步兵外,轻步兵和骑兵同样被列入军团的正式编制。轻步兵与重装步兵一样以连为单位编制,军团骑兵则由各包含32人的10支骑兵队(图尔玛)组成,共计约300人。
到公元前3世纪为止,罗马还时常动员支配下的同盟诸国的市民按照罗马式的编制与操典组队参战。依照惯例,在野战军中,每个“纯粹的”罗马军团搭配一个同盟国的军团协同作战。
罗马军团在战时,由身为最高政务官的2名执政官(consul)和身份仅次于他们的2名法务官(praetor)负责指挥作战。执政官有权指挥由罗马军团和同盟国军团各2个构成的总人数约为2万人的兵团,法务官则可指挥罗马军团和同盟国军团各1个构成的万人兵团。
尽管常备部队仅为2名执政官麾下的共计4万人,但随着罗马人口的增长,其战时的动员潜力一直在不断增强。例如,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至201年)时,罗马的总人口已多达300万,即使在坎尼会战中被名将汉尼拔一举消灭了6万人,仍能迅速动员25个军团投入作战。
在野战中,各军团一般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阵型。第一排配置哈斯塔提、第二排是布灵吉佩斯,第三排则是托力阿里。当前两排重装步兵投入作战时,托力阿里一般是单膝跪地、养精蓄锐;一旦战局有变(不论胜负)时,才作为预备兵力投入前线,接替那些筋疲力尽的年轻人。在战线的最前方,是由轻步兵构成的散兵线,而两翼则由军团骑兵负责防守。
军团在实战中,一般能够以连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随机应变。例如改变队形密集度、调换前后列等等……这与他们的远祖——希腊的古典型重装步兵(霍普里泰)相比,已是大有改观;但在公元前3世纪,还远远不及历经伊菲克拉提斯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改革、已臻炉火纯青的赫雷尼斯诸邦的多兵种合成战术。并且,罗马军队是一支由市民组成的非专业的军队,指挥他们的将军们更是外行——他们的本质是政客。因此,罗马在与庇罗斯、哈米尔卡尔、汉尼拔等职业军人统帅下的军队对战时,不断遭受挫折。之所以能够最终打败这些强敌,所依靠的并不是战术的精妙,而更多仰仗于罗马在总人口上的优势、对盟邦的彻底支配以及农民出身的士兵们朴素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共和后期至帝制中期(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3世纪)——职业型军队
罗马的军事实力,在公元前2世纪完成对东西地中海的征服时达到了顶峰,其后开始逐渐衰退。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的都市国家型的政体已不再适应日积月累、不断扩大的疆土了。
将军们在南征北战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与此相对,作为士兵出征的大多数人,却因为家中长期缺乏劳动力在经济上逐渐没落。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军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勇敢地对祖先遗留下来的旧军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从危机中挽救了罗马的是平民出身的优秀职业军人——玛里乌斯(公元前157至公元前86年)。他的想法是:不再依靠那些有能力自备装具的有产市民,转而提供武器和薪金给无产市民,并以合约的方式保障他们在退役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土地。此举大大促进了罗马军队的职业化。
由于装具不再取决于私有财产,因此所有士兵们的装备与训练得以统一标准化。新一代步兵的装具与哈斯塔提和布灵吉佩斯相当,都配备有盔甲、大型方盾“斯邱托姆”、短剑“格拉蒂斯”和两枝投枪(‘皮鲁姆’或是‘皮拉’)。维利特斯这一兵种被废止,步兵中不再有轻步兵和重装步兵之分。但是骑兵的装备与职能,在玛里乌斯的改革前后并无变化。
在军团的编制上,进一步贯彻了标准化原则。一个军团由10个营构成,每个营编内有6个排,每排兵力为80人。不过,各军团的第一营均由5个160人的排构成,因此,在编制上,军团的步兵总兵力应为5120人。在实际运用中,为了保证军团步兵实战能力的均衡以及运用方便,一般情况下兵团总兵力大多为2000到3000人,最多不过4500人。
在军团编制中的骑兵,减少为4个骑兵队共计128人——这主要是因为依靠没有罗马市民权的外籍军团组成的辅助军(阿库西里亚)来提供精锐骑兵已成惯例。而投石兵、弓兵等传统上的轻装步兵,也多由辅助军充任。这些辅助军基本上以营或骑兵队为单位,配属给罗马将官充当野战军或是守备队。
内乱(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30年)结束时,胜者屋大维(奥古斯都皇帝)麾下的兵力多达50万。但他在获胜后迅速裁军,将常备部队精简为由30个军团(不过,其中的3个军团在公元9年爆发的托伊特堡森林会战中被全歼)连同辅助军共计约30万人。在奥古斯都皇帝治世后期,他还组建了臭名昭著的皇家近卫队(普拉埃托利亚)。近卫队的编制单位为每营480人的步兵营和32人组成的骑兵队。
在野战时,军团一般以2至3个营的纵深进行布阵。军官和士兵全部实现职业化后的新生罗马军团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战技精熟,冠绝一时。
营不再是行政管理上的单位,而是拥有高度机动性和自由度的独立战术单位。司令官得以将一至数个营作为总预备队配置在阵地后方,适时出击;或是随时从本队中分派出以营位单位的分遣队,随心所欲地排布构思中的理想阵型。这种“科霍尔斯战术”在以步兵为主力的欧洲战场上无往不利。但在亚洲平原上与机动力超绝的波斯骑兵对战时却吃了不少苦头。
马略的军制改革,似乎成功地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军制,但用长远观点来看,由传统型的国民军向职业军队的转变,必然带来军阀势力的扩大,而终将毁灭共和政体本身。在凄惨的内乱结束后,终于出现了打倒并吸收了全部军阀势力的唯一的最高权力者——帝国皇帝。
帝制后期至拜占庭中期(公元3世纪到公元7世纪)——机动野战军
在罗马的疆土与权威都达到巅峰的五贤帝时代(公元96至192年)之后,罗马帝国开始出现衰亡的征兆。内部爆发的社会经济矛盾日渐激化,外部又不断受到以日耳曼诸民族为首的异族入侵,内忧外患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存亡。
到了俗称“公元3世纪的危机”时,昔日出尽风头的罗马军团已经大多沦为普通的国境守备队,失去了战略上的机动反应能力。为了填补战略机动兵团的不足,罗马人开始针对各个战役临时编组独立的骑兵旅(威克希拉提欧)。到了君士坦丁诺斯大帝(在位公元324年到337年)治世时,终于以这些骑兵部队为骨干,编成了皇帝直属的机动野战军(科米塔托斯)。
被骑兵夺去“陆战之王”桂冠的步兵们身上,再也见不到2个世纪前的风光了。为了节约预算装备骑兵,步兵的的装具不得不大大简化。甲胄被换成简便而廉价的式样,罗马军团的象征——方盾、重投枪和短剑都被废止,改为装备椭圆形盾牌、骑兵用双刃剑斯帕达、更轻的投枪“斯皮库鲁姆”(再后改用长枪‘朗克尔’)。
而传统上表示外籍军团的“辅助军”一词,在全帝国自由民都已获得同等市民权之后,改为泛指轻装步兵部队。
骑兵中存在有诸多兵种,其中的主力毫无疑问当属重装骑兵。罗马的重装骑兵的装备与战术基本上模仿自敌对的波斯人,其中最精锐的装甲骑兵“库里巴那利”人马皆被甲,兵士左手挂圆盾、右手携长达4米的骑枪。此外,马匹不被甲的重装骑兵一般被称为重骑兵“卡塔弗拉库提”。到了拜占庭时代,重骑兵比装甲骑兵更受青睐,甚至还有人专门生造了著名的“拜占庭重骑兵”(拜占庭·卡塔弗拉库托斯)一词。
帝制后期的罗马骑兵的另一特色——弓骑兵(萨吉塔利),同样是总结了对波斯作战的经验而诞生的。在波斯帝国的骑兵战术中,重装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和弓骑兵的密集火力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
君士坦丁诺斯大帝麾下的机动野战军,是由5个近卫骑兵旅(威克希拉提欧·帕拉提那)、5个近卫步兵军团(雷吉欧·帕拉提那)以及10个近卫辅助军团(阿库西里乌姆·帕拉提那)为主编成的混成部队。之后,随着帝国周边形式的不断恶化,这支部队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在骑兵旅和步兵军团中,都开始以新的营(奥尔德)为战术单位进行编组。每个骑兵旅由3个营构成,兵力约为1000人左右。每个步兵军团由6个营编成,总兵力介于1000到2000人之间。
除机动野战军之外,原有的步兵军团纷纷缩编,被正式改编为国境守备队(利密塔内)。而从这些国境守备队和辅助军中抽调、被用于加强机动野战军实力的兵员,则被称作准机动野战军(普塞多·科米塔托斯)。
身为驻扎在首都罗马的唯一武装部队,滥用特权多次介入皇室继位之争的皇家近卫队,在公元312年的米尔维乌斯桥会战中被君士坦丁诺斯大帝亲率大军击溃,从此消亡。大帝又组建了新的近卫骑兵队(斯科拉埃·帕拉提那)作为自己的护卫部队。其编制单位为团(斯科拉),大致相当于野战军中的旅,在帝国的东、西部各驻扎着5个近卫骑兵团。
据考证,君士坦丁诺斯大帝治世时,罗马帝国的总兵力高达帝制初期的3倍,约有100万人。而其中骑兵所占比例更是帝制初期所不可比拟的,有鉴于此,总军费绝不止翻了三番。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本该用来保卫帝国的军队反倒成了帝国沉重的包袱,正在一点一点压垮帝国本身。
除上述诸兵种外,到了帝制末期,为了缓解兵力不足,皇帝们甚至不得不经常倚赖移住到帝国境内的对帝国友好的异族军队了。尽管这些同盟军(弗埃德拉提)从未得到真正的信任,但他们还是不停地渗透到帝国军队中来。在帝国的西半部分,不单是普通士兵,就连将官的位置也在被他们不断蚕食,最终导致整个帝国沉沦于异民族世界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帝制后期到拜占庭初期,也就是查斯丁尼一世(在位公元527年至565年)再征服的时代,帝国军队逐渐变得更加精悍且昂贵;在另一方面,军队本身的专业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鉴于战斗的主角已由步兵转移到了骑兵,这一时期步兵的任务只是结成方阵、维持战线。并且由于兵种和装备的多样、复杂化,帝制初期的那些严格而标准化的操典与战术不复存在。
尤里安皇帝(在位公元361年到363年)以及贝利萨留、纳尔塞斯等第一线的指挥官们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步、骑混成部队,并且在预备队的布置和灵活运用地形方面大显身手。
大多数情况下,罗马骑兵展开于步兵方阵的两翼及后方。弓骑兵以部队为单位列成横排进行射击,而重装骑兵则被统一集中运用,依靠集群突击战术在战役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当拜占庭初期,帝国军队和东方的游牧民族交手之后,立刻发现这一战术对后者收效甚微。从那以后,重装骑兵亦开始讲求如弓骑兵一般柔软自如的运用了。
拜占庭中期(公元7世纪到11世纪)——“特玛”(军区)制度
希拉克略大帝(在位公元610到641年)在位时期是罗马帝国的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帝的统治始于对宿敌波斯帝国的赫赫战功,终于对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的惨败。大约就在他的治下,帝国完成了由使用拉丁文的古罗马到以希腊语为国语的中世纪国家“拜占庭”的转变。在赫拉库雷奥斯死后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帝国上下以自身的生死存亡为赌注奋战不息,终于挡住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强大攻势并幸存下来。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和其后全力重建帝国的“黑暗时代”,帝国军队不得不再次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导致了“特玛”(军区)制度的诞生。
在这一制度下,除军史坦丁堡以外的帝国全部领土,都被分割成数十个“特玛”(军区)。特玛一词的本意是军队的驻扎地,但在对阿拉伯人的防卫作战中,逐渐变成了地方部队动员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属于各个军区的士兵平时作为在国家提供的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战时则应征入伍,本质上就是所谓的屯田兵。
特玛制度,集合了国民军和职业军两者的优点。只要屯田兵们的生活有所保障,战时的动员和统帅都会十分容易;并且,为保卫家园而战的士兵们普遍士气高昂,而国家对他们薪饷的负担也可以减少至最低限度。
这些分属各军区的地方部队基本上是防御性部队,而驻扎在帝国首都附近的机动野战军的直系后裔——中央军(塔格玛塔),则是负责攻击的机动打击部队。
自拜占庭中期开始,帝国军队开始大量采用锁子甲。公元10世纪左右的帝国重装步兵(斯邱塔托)一般装备有锁子甲或胸甲与头盔,手持大型圆盾护身,武器为长达4米的长枪和剑。至于轻装步兵的装备情况却鲜有情报流传至今。只知道存在有一种披挂比斯邱塔托更轻的防具,装备小型盾牌和投枪的名为“小盾兵”(佩尔塔斯泰)的兵种。这种小盾兵正是公元前4世纪,伊菲克拉提斯军事改革中诞生的同名兵种(佩尔塔斯泰)的复活,这一兵种介于重装步兵与轻步兵之间。
骑兵依旧是军队的主力。在中央军中,重装骑兵和弓骑兵的装备逐步同化,这同时也意味着弓骑兵的衰退。重骑兵披挂鳞片甲或是锁子甲、戴头盔,手持圆盾或是西欧型的方盾,武器是剑和长约4米的骑枪(康托斯)或是弓箭及投枪。在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弓骑兵在部队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到了公元8世纪,终于从正规军的编制中消失了。而中央军中的一部分重骑兵,又开始给坐骑附加护甲,恢复了昔日的装甲骑兵这一兵种。
与中央军相比,地方部队多为轻骑兵。他们披挂廉价的皮甲,装备有小型盾牌,以剑或长矛为主要武器。
在公元10世纪前叶,拜占庭帝国分为31个军区;到了11世纪初期,军区数增加到46个。各军区一般都能提供2到3个军团(托尔玛)的兵力,总兵力介于3000到15000之间。每个军团由2到5个营(多伦加洛斯)组成,每营包含有5个连(班顿),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但在实际配属时的人数往往要比定额少得多。
中央军则由3至4个近卫军团(梅洛斯)组成,其战术上的基本单位,与地方军同为连队(班顿),每个军团由10个近卫连构成。此外,有时还会由3至5个近卫连组成近卫营(莫伊拉)加以运用。除正规军外,帝国还常常凭借手中的财富,驱使异族的同盟军或是雇佣军为己而战。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无疑当属10世纪末,由俄罗斯出身的维京人编成的“维京近卫队”。在规模最大时,其总兵力曾达到一个完整的军团数千人之众。据说诺曼底大公威廉征服英格兰(1066年)后,许多被逐出本土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也曾加入该部队。这些身材高大,手持巨斧的战士以其忠勇义烈闻名于世。
在曼奇科尔特会战(1071年)中罗马诺斯四世被俘后,帝国的命运急转直下。屯田兵的主力——中小农民再也无力承担长期的出征和诸多苛捐杂税,开始日渐没落。一千年前共和制罗马衰败的场景,在东方再一次上演。中小农阶层的没落意味着特玛制度的动摇以及将军们的贵族化,同时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招致皇权统治下的国家运营日渐困难。
伴随着地方军的衰弱,帝国不得不更多地依靠盟国和雇佣兵们为己而战。众所周知的第一次十字军(公元1096至1099年),正是西欧各国应拜占庭皇帝阿雷克西奥斯一世(在位1081到1118年)之邀,派遣雇佣军对抗“异教徒”而引发的。
拜占庭中期的帝国军队不但善于进行正规战,为了对应几乎从未间断的异族入侵,在非正规作战方面也很有心得。他们通过周密的情报收集活动,充分发挥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统帅力,经常通过奇袭侧击行进中的敌军而取胜。
从公元7、8世纪的“黑暗时代”到10世纪帝国最繁盛的时期,拜占庭与其敌国很少发生正规军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但军队中最受重视的依旧是具有强大冲击力、破坏力的重骑兵集群,这一点自拜占庭初期起始终没有改变。
大多数情况下,重骑兵总是配置于步兵阵线的后方,一旦战机成熟,就立刻通过步兵队列中的间隙前出至最前沿,挺枪齐头、并肩冲击。而轻骑兵则负责掩护步兵阵列的两翼,并随机应变地支援重骑兵的运动。
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军区制度的崩溃,帝国军队中雇佣军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而硕果仅存的正规军也日渐沦为封建贵族的私人武装。各部队的规模日渐缩小,再也无法进行统一的训练与指挥调度了。
这时的皇帝们,在苦虑战略战术、排兵布阵之前,又多了一样烦恼——那就是还必须尽心竭力地去维系麾下的贵族与雇佣兵们那原本并不可靠的忠诚心了。

罗马帝国真实历史上的所有兵种

罗马军团只有重步兵,然后一个军团带一个辅助军团当跟班。

辅助军团的门类就多了,一般以散兵和骑兵为主。辅助军团其实就相当于雇佣军,服役期满以后可以获得公民身份,但是待遇比不上军团士兵。

军团士兵其实就是职业军人,一般只有公民才能参军。服役期满以后国家安排退役,分发田产什么的,如果嫌田产不好的话也可以拿退伍金。我靠,这就和现代军人退伍一样的。
军团的连队军官,像百夫长这样的,根据服役年限自动向上晋升。每个军团都有尖刀连队,称为首席大队,首席百夫长服役期满后,可以获得贵族身份,有机会进入元老院。
首席大队是军团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军旗就是鹰旗,而鹰旗是军团的灵魂。能够成为鹰旗大队里的军官是非常荣耀的事情,鹰旗大队可以为守护鹰旗战斗到最后一人。

至于兵种什么的,你不用纠结太多。军团士兵是职业军人,又不需要养猪种地,全年只负责军事训练。军团士兵标配是拉丁大盾和短剑,除此之外还要训练投枪和投石,基本上是万能的。

后来蛮族入侵(对应中国五胡乱华时代)期间,匈人带来了马蹬,罗马军团于是开始以骑兵为主力。这个骑兵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铁甲圣骑兵。
铁甲圣骑兵的配置是人马披甲,骑兵平时要训练格斗和射击。这种全能骑兵对付东方那种游击式的非正规骑兵非常有效,唯一的缺点就是训练成本过于高昂。
铁甲圣骑兵在此后好几个世纪里捍卫着罗马的尊严和荣耀,后来随着罗马的衰落,部队难以组织,最终和罗马一起消亡了

罗马帝国游戏销毁房子人物是那个按键

一、秘籍
游戏中按下Enter键后,输入下列密码:
STORMBILLY =机械兽会发射雷射
CONVERT THIS! =会降天谴的僧侣
BIG MOMMA =得到一辆白色车子,有火箭发射系统
POW =婴儿骑著三轮车会发射炮弹
KING ARTHUR =飞鸟变成飞龙
GRANTLINKSPENCE =动物变得很强
DIEDIEDIE =杀死所有对手
E=MC2 TROOPER =超级装甲兵
RESIGN =放弃
REVEAL MAP =显示所有地图
PEPERONI PIZZA =食物1000
COINAGE =金1000
WOODSTOCK =木头1000
QUARRY =石头1000
PHOTON MAN =太空时代的人,手持雷射枪
GAIA =控制动物
HARI KARI =自杀
FLYING DUTCHMEN =投石船可在路上行走
NO FOG =地图迷雾效果关闭
STEROIDS =快速建筑
BIG DADDY =飞弹发射车
KILLX =杀死编号(=1-8)的敌人
HOMERUN =胜利
BIG BERTHA =投石车变强
ICBM =弩车的攻击距离增为100
HOYOHOYO =教士变强
DARK RAIN =弓箭手变成树木
BLACK RIDER =骑士变成黑骑士
big bertha投石车力量变强
photonman可以得到一个手持激光武器的人
big daddy得到赛车
diediedie敌全灭
flying dutchman得战舰可上陆地
gaia魔法师力量变强
home run过关
medusa农民被杀后变骑士,再被杀变投石车
no fog雾效果取消
reveal map全地图
steroids加速
pepperoni pizza得到1000食物
coinage得到1000金
quarry得到1000石头
woodstock得到1000木头

二、攻略
进入游戏界面(亦称画面)后,出现有如下几部分:
1、左上角: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4个图标分别表示:木材、食物、黄金和石矿。
2、右上角: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3个按钮分别是:Chat(发送消息):可以选择向所有人、盟友、中立玩家和敌人发送消息。Diplomacy(玩家立场设置及进贡资源):立场可以选择同盟、敌对和中立3种;进贡资源必须要先修建市场。Menu(菜单):菜单下的GameSettings(游戏设置)项,可以对游戏速度、音乐、音效、鼠标按键及卷动速度、分辨率等等进行设置,以适应玩家的手感。
3、右下角:点击S按钮可以查看玩家排名情况。另外一个菱形缩微地图,左键点击该图位置,画面中则显示对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快捷定位。
4、左下角是游戏操作窗口:点击对象,该窗口会有相应显示。比如:点村民,就会出现一个大的锤子图标(即建造)和一把小的锤子的图标(修理),还有队形聚散按钮以及翻页按钮。此外,该窗口左上沿会有提示,应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快捷键字母和需要的资源种类和数量等参数。小结:注意窗口左上沿的英语提示,通常都比较简单。

认识建筑物和兵种以埃及民族为例,分述如下:
1、认识建筑点击建造后,可直接点击窗口中要建造的建筑,然后拖动至画面不显红色阴影的位置(即可以修建)进行建造;也可将点击换成输入快捷键操作。以下是所有建筑物及快捷键的列表:首页上行(5个)依次是:住房E、兵营B、粮仓G、库房S、码头D;首页下行(5个)依次是:靶场A、马厩L、农田F、箭塔T、围墙W;次页上行(4个)依次是:市场M、行政中心C、神庙P、城镇中心(亦称主场)N;次页下行(3个)依次是:战车场K、学院Y、世界奇观O。埃及民族的重要军事建筑有:马厩、靶场、神庙和箭塔。要建造建筑物,只要点击村民,点建造,再点要修建的建筑即可。要修建多个建筑,可以按住Ctrl连续操作。

2、认识兵种埃及民族的重要兵种有:双头马(在建筑物马厩里按快捷键R)和长箭手(在靶场里按快捷键A)。这两个兵种可以升到最高级(即带火),威力强大,而耗费资源较少。辅助兵种有:步兵(在兵营里按快捷键Z)、百夫长(在学院里按快捷键T)和僧侣(在神庙里按快捷键T)。有医治和召唤功能的僧侣,可以配合上述兵种战斗,在战斗中为伤兵加血治疗或者感化敌人以及收复敌人建筑物。而步兵和百夫长可以近距离保护僧侣的安全,肉搏战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要生产兵力,只要点击画面中对应的建筑物,再到窗口中点兵种或者按快捷键即可。小结:选择埃及民族,只要用到上述几个兵种就能应战,但要得到战斗力更强的部队,就必须提升兵种等级。兵种升级与对应建筑和其它建筑有关联,必须升级完这些建筑中的技术。第二篇进一步了解游戏玩法第一章建造和生产游戏一开始,系统会给出一个城镇中心(以下简称“主场”,按快捷键H可迅速返回主场)和几个村民。主场是生产村民,升级时代和存放所有资源的建筑。村民则是修建一切建筑的元素。

进入游戏后,可以按照下列顺序修建建筑物,对游戏玩法做一个最快认识。
1、左键点击主场,再点击窗口中的村民,先生产6个左右村民,窗口中会有数目显示。
2、修建住房(E)。在生产村民的同时,安排系统给出的村民建造住房(快捷键E)3间。方法:左击村民,在窗口中左击第一个按钮(一个锤子的图标),按住Ctrl,再左击住房;在大画面中点击要建的位置,需要几间就点几下。而后,放开Ctrl,完成建造。建造其它建筑同此。建造住房的目的是为了容纳生产出的人口(村民和部队),只有住房的数量能满足容纳人口的要求,才能继续生产。可以点击建好的住房,在窗口左方,查看现有人口数量和容纳数量,以类似100/200表示。住房应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上限人口容纳数。
3、修建粮仓(G)和库房(S)。在起初建好几间住房后,安排村民建造粮仓(G)和库房(S)。这两个建筑可以储存资源和升级技术。要想获得大威力兵种和防御工事,就必须升级这两个建筑物下的对应选项。左击村民,按快捷键B(意为修建Buiding,这是建造的快捷键),按快捷键G建造粮仓,按S建造库房。粮仓堆放果子、农田产品;库房堆放肉类、矿藏和木材。在两个建筑升级完成或已修建的情况下,若周围各类资源丰富集中,采集、发掘的村民又不够,则可以建造一个主场来替代粮仓和库房,同时能生产村民,一举两得。
4、修建市场(M),并升级选项。市场内可提升伐木、种植、防御等多个等级,首先要升级伐木项(条一个)。升级所需资源及数量会显示在窗口左上沿,左击该图标进行升级,系统自动扣去相应资源。
5、修建兵营(B)、马厩(L)、靶场(A)等军事建筑。兵营是最初时代具有的军事建筑物,后两者是第二个时代才有的。在没有建造兵营的情况下,是建造不出后两者的。当进入最高时代后,以玩埃及民族为例,只需这3种军事建筑生产出的部分兵种就能应付作战了,而后两者更为重要。
6、修建行政中心(C)。该建筑物可升级火器、箭塔、百夫长等选项。在资源和兵力充足的条件下,首先升级火器精准度、射程和箭塔选项。
7、修建农田(F)。农田可以生产食物,可以单个或多个村民种一田。农田会随耕种荒废,荒废后再建。农田修建在主场和粮仓周围,缩短运距,数量以20块为宜。附:有一种高级种田技巧,田地只需要建造一次,以后注意操作,永不荒废,是为“万年田”,在此略过。
8、修建箭塔(T)。在生产兵力的同时,修建箭塔,做到攻防同步,并适时升级,提高防御能力。
9、修建神庙(P)。在资源和兵力充足的条件下,可修建此建筑,以生产僧侣发挥治疗和召唤作用。埃及民族的僧侣能完全升级,与其它民族相比,力量强大。
10、其它建筑修建。根据玩家需求,触类旁通。说明一点,对于征服制模式游戏,世界奇观(O)不必修建。在竞时或得分模式下,则可以修建。小结:必须熟记各类建筑物和常用兵种的快捷健符号,有利于节省操作时间。

组织战斗
1、在建造多间住房后即可建造马厩(L)和靶场(A),并不断生产双头马(R)和长箭兵(A),将兵力放置在住房、农田和主场周围。因为敌人攻击的首选就是这几处,制胜的关键也是在于消灭村民、毁坏住房和主场,阻止有生力量延续。
2、囤积一定兵力后,一般在50人左右,应考虑升级兵种。可在建筑C、L、A中寻找升级选项。
3、主场处一般要留守一些兵力,防止敌人偷袭,其余兵力按兵种进行编组。框选同一兵种,按住Ctrl键和任一数字键即可。以后,只要按数字键,对应的兵力便被选中。右键点击敌人和建筑,便能实现攻击。
4、兵力搭配。埃及民族以双头马打闪电战,利用几批兵力轮番打击为首选。长箭手与步兵(兵营中快捷键Z)配合辅佐。双头马抗召唤力强,行动迅速,攻击一点,该点周围同时遭到攻击。除射箭马兵相隔距离远外,其余兵种均适合攻击。但在攻击群体投石车阵时,不宜群发进攻,可安排几个分散攻击。后两个兵种行走缓慢,步兵可以在长箭手遭受近距离肉搏攻击时护驾。长箭手可实现远程射击,为双头马攻击助阵。长箭手要防止对方速度快的兵种和投石车的攻击。长箭手打击对象为行动缓慢非投掷车具和防御能力低的兵种,如:百夫长、步兵、僧侣、投石兵、普通骑兵……
5、缩微地图的利用。选中兵力,左键点击缩微地图敌方大致位置,在大画面中移动鼠标找寻精确位置,右键点要攻击的目标。这样,可以提高精准度和可视范围,节省时间。
6、利用画面右上角的Chat和Diplomacy按钮,与队友做资源交换,协作发展,共御外敌。
7、作战中的其它技巧。注意占领高地(高地攻击低地时,攻击力提升),对群体慢行部队的保护和抵抗对方僧侣群的召唤;尽量避开敌方箭塔群和投石车、弩弓车群。

罗马复兴建筑有哪些介绍

罗马复兴建筑像希腊复兴一样,罗马复兴也是得益于对于古罗马的研究。科尔贝派安托尼·德戈德(AntoineDesgoderts)去罗马考察,1682年出版了《古罗马宏伟建筑》。詹巴斯蒂塔·皮拉内西(GiambattistaPiranesi,1720~1778)在罗马见到遗址,先是被震惊,随后又被深深打动。1748年,他发表了《共和时代和帝国初期的罗马》。1756年,又发表了“他那最伟大的、最令人震惊”的《罗马古迹》。1761年,还发表了《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古迹》。1765年,发表了和别人论战的文章,如《对建筑风格的看法》等。

罗马复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庞贝古城的发掘。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熔岩埋葬的古罗马庞贝城,经过了近1700年的岁月于18世纪中期(开始于1784年)被发掘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