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了人的蜜蜂会掉尾针会死去,怎样的人容易引起蜜蜂不顾死亡攻击呢 森林驿站2021年5月9日答案

整理:游戏232
2021-05-12 10:30:56

蜜蜂失去尾刺会怎么样,为什么蜜蜂攻击人以后会死...

很快不会死掉,蜇过人之后死率98%以上,个别是蜇人深度较浅,尾针未掉者不会死。当较浅时尾针有可能会掉一点点也可以一点都不掉,这是极个别现像。一般则会掉下一嘟子东东,然后12个小时内就会死掉了。

为什么蛰人后的蜜蜂了尾针会

蜜蜂是用腹部末端的刺针蜇人的,后面连接着大、小毒腺和内脏器官,腹刺针尖端有好几个小倒钩,当蜜蜂刺针刺入皮肤以后,再拔出刺针时,由于小倒钩钩住了皮肤,刺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一起脱落下来,蜜蜂就会死亡。
蜜蜂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有褐黄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黄,全身被覆灰色短绒毛。雄蜂体长12.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绒毛。中蜂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适宜在山区、半山区的生态环境中饲养。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常咬毁旧巢,抗囊状幼虫能力弱,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
分工特点
蜂王
蜂王的社会分工就是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它的身体发展得很健壮,大腹便便,体重是工蜂的两倍,在产卵期间,蜂王每天都要让工蜂饲喂蜂王浆,以促进快速代谢保持旺盛的产卵能力。据专家统计,中华蜜蜂的蜂王1天可产700到800粒卵,不过最多的要比这高出1倍,那是意大利蜜蜂的蜂王,可达1500到2000粒,从重量上来看,每天所产均卵差不多是自身体重的两倍。
雄蜂
只是与蜂王交配。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每天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其存在的唯一作用是与蜂王交配。不过,雄蜂当发挥了这一作用,就要献出其宝贵的生命。从这一点上说,雄蜂要履行社会分工的责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这要从履责的全过程说起,每到交配季节,性成熟的雄蜂便会自动地聚集在某地空中飞舞,目的是招引蜂王。一旦蜂王出现,所有的雄蜂便追逐而去,经过一番争夺,最终获得交配权的就仅有一只,谁的个头最大、体格最健壮,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与蜂王进行交配。交配结束后,雄蜂便因生殖器官被全部拉了下来而立刻死亡 。
工蜂
社会分工最多,任务最重。可以说,除了蜂王与雄蜂各自的任务外,蜂群内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工蜂是雌性器官发育不全者,但它的许多结构特化得更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其前肠中的嗦囊特化为蜜囊,以便贮存花蜜 。
工蜂要酿造1千克蜂蜜,需要采集10千克花蜜。来来回回总共要飞行32万千米,这个路程大约相当于绕地球8圈。工蜂一出生就开始工作,分工是按照日龄的增长而改变的。通常情况下,工蜂1~3日龄时,负责保温孵卵,清理产卵房;3~6日龄时转为饲喂大幼虫,调剂花粉与蜂蜜;6~12日龄时改为分泌蜂王浆,饲喂小幼虫和蜂王;12~18日龄时又更换为泌蜡造脾,清理蜂箱;18日龄之后,其任务就是采集花蜜、水分、花粉、蜂胶及巢门防卫。

蜜蜂会蜇人,为什么蜇人之后他们会死亡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有得自保方式,就如壁虎断尾求生,蜥蜴变色隐身一样,蜜蜂蜇人也是为了寻求自保。不过蜜蜂得自保行为有点过于凶残了,但这也是它们物种的发展使然。

原因一:蜜蜂得尾针很特别,不仅连着脊柱,还牵着内脏。

一般情况下,蜜蜂很少会选择蜇人的行为,除非他们判定这个人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常常见到和听到得被蜜蜂蜇的人,都是捅蜜蜂窝的存在。这种情况就可以理解为你破我家,我就算搭掉一条命也要报复你。

蜜蜂得尾针上面长有倒刺,一旦刺进去就很难拔出来。而它们得尾针是连接着脊柱和内脏的,毒腺在体内,并没有自动脱落尾针的功能,所以在蜇完人之后,它们用力飞走的那一刻,很可能穿肠破肚,惨不忍睹。

而且蜜蜂的毒对于某些人来说还真是有致命可能的,所以以命搏命,不得不佩服蜜蜂的勇气啊。

原因二:蜜蜂的寿命本来就很短,即便是不蜇人也活不了多久。

一般来说一直蜜蜂的寿命在30到40天左右,这段时间抛开幼年时期,也没剩下多久了。但凡蜇人的蜜蜂一定是长得比较成熟,也就是年龄比较大的蜜蜂,毕竟是用命拼,对于一个种族来说,这些年老的蜜蜂即便是不蜇人也活不了多久,而且它们的毒腺作用也比幼年蜜蜂强很多,效果肯定也比它们好。

由此看来,这也算是它们的宿命了。

为什么蜜蜂了人以后,自己也会死去呢

相信不少人都有被蜜蜂蜇过的经历,我也是,这种感觉可真是不好受,被蜜蜂蜇过之后就觉得伤口位置火辣辣地疼,得要持续很久才会缓解一点儿。而且蜜蜂蜇完人之后会把刺留下来,剩下的刺上面的小肉球还会一跳一跳地,好像依然活着一样。

▲很多人都被蜜蜂蜇过▲

而且众所周知,蜜蜂蜇完人之后,没有多久就会死去。那么为什么蜜蜂会在蜇完人之后不久就会死去呢?为什么蜜蜂会演化出这样的自杀攻击模式呢?不用着急,听我慢慢讲来。

蜜蜂的毒刺大有玄妙

不要小看蜜蜂的这根毒刺,这根刺可以说其中是大有玄妙。这根刺实际上并不是跟我们使用的针一样是实心的,而是分成三瓣儿,其中的两瓣“安装”在第三瓣上,并且像滑轨一样可以前后移动。

当蜜蜂的毒刺刺入敌人体内之后,这两个位于导轨上的小刺就会在蜜蜂肌肉的带动下前后移动,不断把位于毒刺末端的毒液囊中的毒液给挤压进敌人的体内。而且这两块活动的肌肉完全不需要被控制,所以即便是整个毒针已经离开蜜蜂的身体了,这两块肌肉仍然会动个不停,保证把尽可能多的毒液输送到敌人的体内。

▲可以移动的毒刺结构▲

有一种说法说蜜蜂的心脏连着毒刺,就是因为蜜蜂的毒刺脱离蜜蜂的身体之后依然像是心脏一样扑通扑通地跳动。但是实际上跳动的不是蜜蜂的心脏,而是蜜蜂毒刺上的肌肉。

▲脱离了蜜蜂身体还在跳动的毒刺▲

蜜蜂蜇完人会死,这是为什么?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瓣可以活动的毒刺上带着倒刺,一旦刺入敌人体内之后就很难被拔出来。但是蜜蜂蛰中敌人之后会拼命挣扎,直到嵌入敌人肉中的毒刺活生生把蜜蜂的内脏拖出来才算了事。不过因为内脏的损伤这些蜜蜂根本不可能存活太久,所以蜇完人的蜜蜂几乎最终都会死去。

那么为什么蜜蜂会这么残忍地采用这种“自杀”的方式来攻击敌人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蜜蜂是社会性生物。

一个蜂群内部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工蜂在平时负责工作,遇到敌人之后负责战斗;雄峰只是负责跟蜂后交配、产生后代;蜂后则是负责产卵,整个蜂群繁衍后代的任务就在它的身上。我们平时看到的采蜜的、蜇人的蜜蜂,都是工蜂。

▲蜂群内部的三种蜜蜂▲

而正如刚刚我们看到的,工蜂的毒刺有特殊的结构,会不断地把毒液泵入敌人的体内,以求最大程度上杀伤对方。而为了让这个注射毒液的过程中刺不会因为外界的原因被拔出来,所以采用了这种带有倒刺的结构,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工蜂只能够拼命挣扎,直到自己的内脏被拖出体内。

这个时候工蜂的利用价值显然已经到头了。没有毒刺的工蜂不再有攻击能力,对于蜂群来说这就是一只没有价值的个体,与其活着、浪费蜂群的养料,不如早早地死去、不给蜂群负担。因此,蜂群就逐渐演化出这种工蜂蛰中敌人就会与之“同归于尽”的身体结构。

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残忍,但是确实是生物的一种生存策略。即便是在我们人体体内,这种策略也同样存在。比如说人体内白细胞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在外界病原体入侵人体的时候会吞噬这些病原体,并且释放溶解酶将病原体溶解,最后“壮烈牺牲”。

▲中性粒细胞(紫色)会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实际上就相当于蜂群中的工蜂,我们的身体选择通过牺牲这些细胞来获得整个个体的存活,而蜂群则通过牺牲工蜂来最大程度上保障蜂群的安全,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而且最早的蜜蜂出现在一亿年前,所以即便非常残忍,但是你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相对较为成功的生存策略,帮助蜜蜂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直延续到现在。

跟蜜蜂的生存策略不一样的马蜂

虽然马蜂也是蜂,蜜蜂也是蜂,但是这两种生物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马蜂是指的一大类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部分没有像蜜蜂那么强的社会性,这就意味着马蜂更像是独立的个体,在外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一些马蜂个体甚至于会独自飞出蜂巢建立新的蜂巢。

因此,马蜂的刺就跟蜜蜂有了本质的区别。下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左边是马蜂的毒刺,右边是蜜蜂的毒刺,马蜂毒刺上的倒刺非常细微,远远不像蜜蜂那样。所以马蜂蜇人可以来回蜇,而不用担心像蜜蜂那样蜇完人就拔不出来了。有一些马蜂甚至于毒刺不是为了杀死猎物,而是为了麻痹猎物,就像打针一样把猎物麻翻,从而可以在猎物的身上产卵、繁殖后代。

▲左边是马蜂的刺,右边是蜜蜂的刺▲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社会性比较差的马蜂在生存策略上跟蜜蜂有所不同,这才导致了马蜂蜇完人还照样或者,而蜜蜂蜇完人就会死。

总结一下

大家也可以发现,大自然中并不是处处充满了爱,相反,大自然是充满了残忍的。为了生存,生物演化出来不同的生存策略。

而蜜蜂这种生物因为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生物,所以注定会有像工蜂这样的个体需要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保障蜂群的安全。虽然无奈,但是不得不说蜜蜂作为一种最早出现在一亿年前的生物,他们的生存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

推荐阅读: